诗人笔下最可爱的水果荔枝
2023/2/8 来源:不详初期白癫疯怎么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26/6126358.html
荔枝是大众极其喜欢的一种水果,它因甘甜鲜美的味道受到古今食客们的追棒,更因其灿若朝霞的外壳和洁如莹玉的果实而得到文人墨客的称颂,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未言其优,先述其弊。首先来聊聊荔枝被世人所诟病的两大缺点:
其一,种植时间太过漫长。因为荔枝从小树苗开始栽培,到它开花结果需要漫长的等待时间。有的荔枝品种首回开花结果甚至是在种下的15年之后,人生匆匆又有几个十五年呀!但既便如此,世人追棒的热情丝毫不见减退,他们纷纷表示:虽然我心已黯然,但你仍居我心田--致我亲爱的小公举,荔枝。
于是在漫长的等待中,许多文人写诗加以自嘲,如戴叔伦的《荔枝》就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中庭种荔枝’(全唐诗卷_59)。即使知道十年后可能已经人去楼空,还是抵不过荔枝的诱惑,把它栽种在庭院里,从无奈之中透露出喜爱之情。
其二,是荔枝的保质期实在是太短了。荔枝摘下来一天之内就因水分蒸发而导致色泽黯淡,仅仅是短短的三天就会鲜味全失。古人最早叫它‘离枝’,可能就是以它离开枝叶就难以保存的特点而命名的,为此古人也是伤透了那颗玻璃心。
白居易就曾对好朋友抱怨过,‘粹液灵难驻,妍姿嫩易伤’,荔枝真太娇气了,鲜甜的汁液难以长存,柔嫩的果肉却又那么容易变质。再加上‘近南光景热,向北道途长’,南方的天气如此炎热,送往北方的路途又太过遥远。
诸多的不利因素,使得吃货老白很苦恼,‘物少尤珍重,天高苦渺茫’,荔枝很好吃,但太少了,怎么才能够多吃几个呢!
这或许是古代文人共通的苦恼,经过百多年大家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北宋,另一位吃货给出了一个很不错的答案‘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搬家吧!嗯,这不得不说也是个办法,只是不知老白听了会作何感想。
前面说了荔枝的两大缺点:栽植不易和难以保存,但当人们看到荔枝的优点时,上述的缺点就完全可以被忽视了,而荔枝的优点恰好也是两个:出色的颜值和丰富的内涵。
现代人都说当今是一个拼脸的时代,古代又何尝不是呢?而颜值的重要性绝不仅仅局限于人类,就连动植物也深受其扰,望之生厌又怎么可能成为大众美食呢?
但荔枝显然不存在这方面的忧虑。白居易夸它是‘紫罗裁衬壳,白玉裹填瓤’。外壳有如精美的紫色绫罗剪裁合体,紧紧包裹着那白玉般的果瓤,一红一白色泽鲜艳夺目,今人望之生津。
而在徐夤的眼中,荔枝就像珍珠一样圆润、洁白,光彩照人,所以他说‘宝器盛来蚌腹圆’。
到了郑谷这里,则更是直接霸气‘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红色的果壳堪比晚霞多姿多彩,白色的果肉则炫目生辉更胜日光。
荔枝在诗人的眼中、心里已可与霞、日争辉,而为了表达对它的爱,诗人更是发出了‘南荒何所意,为尔即忘归’的感叹。看看,为了荔枝竟然连回家都可以忘记,如此深情不禁令今人汗颜。
凭借着鲜艳的色泽,出众的外貌让荔枝在诗人口中获得了‘南园珍果荔枝先’的美誉,轻松摘取了南方水果No.1的桂冠。
但你若因此以为荔枝是个只凭颜值,中看不中吃的家伙,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毕竟能在众多饕餮大家的口中获得赞誉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先来看看荔枝的首席热爱者,白居易老先生的评价:‘嚼疑天上味’,好吃到什么程度?好吃到怀疑这是从天上传下出来的美味。
如果说这句夸奖很笼统,那么接下来的两句诗一句从荔枝本身的味道入手,一句从荔枝入口时味觉的感受入手,把荔枝的美味做了详细的刻画:‘鲜逾橘得霜’、‘甘露舌头浆’,荔枝的鲜美甘甜远远超越被冰镇过的橘子,入口时浓郁的汁液在舌尖滑过,犹如品尝到了琼浆玉液,想象一下,在酷暑之际吃到如此爽口沁心的佳品,也难怪诗人会对它赞不绝口了。
另一位女诗人薛涛在她的《忆荔枝》里也曾说过‘素浆还得类琼浆’。看来在美食面前,薛涛和白居易算是找到共同语言了,而与他们二位一样,堪称荔枝知音人的还有很多,毕竟你可以不被它艳丽的外表所征服,但那回味无穷的内涵可是任何人都抵挡不住的。
雨湿蝉翼心蕴寂,冰镇荔枝口噙香。
最后希望诸位朋友今年夏天能在荔枝的陪伴下过得清爽惬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