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荔枝抢抓鲜市央广网
2023/5/23 来源:不详“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如今不必等到麦子金黄,立夏前后的海南,荔枝红晕早已悄染枝头。
地处北纬18度,光照充足,四季常青,独特的气候,使海南成为我国荔枝最早熟的产区,比广东、广西等主产区提早1个月以上。荔枝早市背后有何故事?记者来到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探个“鲜”。
生产调结构、收购重品质,抢抓鲜市“第一红”
“你们的‘妃子笑’什么时候成熟?”
“再过一周,就可以采摘了。”
“单果重多少?”
“估计一斤20到22粒吧。”
……
5月初,在陵水县举办的年中国国际荔枝产业大会开摘节上,产销洽谈进行得热火朝天。
在大多数年份,陵水等地的荔枝从4月下旬就开始上市了。“刚上市时,地头价就可卖到20多元一斤!”定安荔海热带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岑新充说。
“海南荔枝的优势就在于成熟得早,我们要抢抓鲜市。”海南王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慧勤说,虽有早的优势,但对品质要求丝毫不减,“糖度要在20度以上、单果重一斤22粒以内,外观三分红七分绿……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实现早市开门红。”
这是近年来海南荔枝早市的一个缩影。20年前,海南热作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当时大部分农场以橡胶为主业。海南农垦红明农场副总经理吴忠毅说,这一带台风多发,为了避免灾害损失,橡胶产业开始往中西部地区转移,原来种橡胶的区域改种荔枝、芒果等品种。
产业调整并非一帆风顺。荔枝树种下的前3年没收成,还需管理投入,只能利用树间种花卉、瓜菜等来增收。吴忠毅坦言,一开始,种惯橡胶的果农不愿改种,也适应不了新种植技术。第三年起,荔枝开始有了产量,见到效益,越来越多的人发展荔枝。荔枝品种不断优选,技术不断升级。
如今,红明农场的荔枝迎来高产期,每年都有万斤左右收成。果农富起来,一座座“荔枝楼”掩映在香甜荔海中。海南省农业厅副厅长周燕华说,荔枝已成为海南重要的特色水果之一,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主力军。
向规模化、精深加工转型,荔枝赶早还要销远
在陵水的一个荔枝园的加工厂,一筐筐新鲜荔枝进行冷链运输包装,销往全国各地市场。周燕华介绍,今年全省荔枝种植面积30多万亩,预计产量达18万—20万吨,品种以“妃子笑”为主,约占90%。
据了解,即便是同一产区、同一品种的早市荔枝,有收购价达到25元一斤的“香饽饽”,也有15元一斤的大路货。
“荔枝品质的差异主要与果园管理水平有关。”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李君介绍,虽然我国是荔枝生产大国,但在产业化经营、机械化生产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技术还有差距。
李君说,使荔枝品质更优、更稳,关键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果园,构建高效能的果园群体和树体结构,促进果园机械与农艺技术的融合,提高果园经营效益。同时,要加快制定机械化作业规范,提高果园生产的现代化组织程度。
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副主任韩沛新说,我国荔枝产业技术亟待突破的瓶颈,既包括劳动力机械化技术,也包括荔枝保鲜技术、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等。由于自身结构特点,荔枝不耐贮存,正可谓“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如何留住荔枝甘甜?既要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提高保鲜技术,也要在荔枝精深加工上下功夫。相关数据显示,全国荔枝实际年加工量约12万吨,仅占全国荔枝总产量的5%左右。“要支持加工企业增加多样化荔枝加工的数量,助力荔枝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国荔枝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陈厚彬说。
吴忠毅说,他已和几个合作社理事长对接,准备在后期探索荔枝果冻、荔枝冰淇淋、荔枝酒等产品加工,延伸荔枝产业链,期待早日实现深度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