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古人为了吃上新鲜的荔枝,也太拼了吧
2024/12/4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http://www.txbyjgh.com/axhd/m/1350.html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古往今来
有非常多的诗句和故事是关于荔枝的
可见古人对于荔枝的喜爱程度
南宋佚名《荔枝图页》
就连美食家苏东坡都曾吟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南宋佚名《离支伯赵国图》
荔枝在古代是贡品
且多产于岭南、四川等地?
加上不易保鲜的缘故,更是十分稀有
普通人基本很难吃上
北宋赵佶《写生翎毛图》局部
即使是最高统治者们
也实现不了荔枝自由
吃荔枝都要按颗计算
乾隆25年,进贡的荔枝按颗分配
今天就来看看?
那些年古人为了吃上新鲜的荔枝?
都有多努力吧!
我们知道杨贵妃爱吃荔枝,但关于贵妃爱吃的荔枝“妃子笑”到底是从何地运来长安的,历史上一直就存在争议,主要有岭南荔枝和涪州荔枝这两派。
宋钱选《宋荔枝图卷》局部
为什么荔枝从何地运来长安如此之重要?
因为这关系到杨贵妃吃上的荔枝是新鲜的,还是变味的。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轴》
想要达到“走数千里,味未变”的标准,必须严格控制好两地之间的距离。
这背后涉及的就是唐朝的交通运输情况以及荔枝物产的相关问题了。
按照岭南荔枝一派的说法,荔枝从岭南起送,而岭南到长安的距离,路程在大约两千多公里以上,至少要耗费一个星期以上的时间。
基本不太可能保证呈送给贵妃的荔枝还是新鲜的。
明佚名《荔鼠图》
另一种说法则是,荔枝从四川涪州起运到长安,两地之间运送的距离大约是两千里左右,比岭南到长安的距离少了一半。
按照唐代急驿日行五百里的极限,加上皇帝亲自交办的事项再加急一些,最快三天多的时间即可运送到长安。
这么看,还是“涪州荔枝”的说法更可靠一些。
唐有玄宗为博贵妃一笑五百里加急运送荔枝至长安的逸事,为大家所熟知,但其实,早在唐之前,汉武帝就曾为了能吃上心心念念的荔枝而想尽办法了。
北宋赵佶《红荔山禽图》
和玄宗不同的是,汉武帝爱吃荔枝,但想着不能每次都劳民伤财的让人送来吧,一来距离太远了,吃货本人表示等不了,二来就算荔枝送到了,可能都不新鲜了。
所以干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想出了把荔枝移栽过来的办法。
清罗聘《荔枝图》
《三辅黄图》中这样写:“汉武帝破南越,建扶荔宫。扶荔者以离支得名,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连年移植不息后数岁偶一株稍茂然终无花实,帝亦珍惜之。”
也就是说,汉武帝想的是荔枝移栽的工程,只可惜耗费近百株都没能成功活下来一株,于是武帝就命人重新移栽,后来好不容易有活下来的,也是无花无果。
即便如此,汉武帝还是十分珍惜。可见,他对荔枝是真爱无疑了。
康熙年间想出了运树法解决荔枝保质问题,每年由闽浙总督与福建巡抚各进20桶。荔枝树种在木桶里,船运北上,农历四月启程,七月初到京,荔枝刚好进入成熟期。
明朱瞻基《三鼠图册》
史料记载,乾隆四十七年,进贡60桶,挂果颗。除去自落的64颗,共采摘11颗,皇帝自食4颗,其余赏给嫔妃、皇子、王公大臣,除裕皇贵太妃得赏两颗之外,其余人都是一颗(据李宝臣先生著作)。
作为贡品的荔枝,它的身份属实十分高贵了。乾隆四十七年的这次分荔枝,不仅整个后宫的人一共才分到11颗,贵为嫔妃、皇子也只能分到一颗,就连爱食荔枝的乾隆本人,最后都只能留下4颗自食。
清华嵒《噉荔图》
在古代,别说实现荔枝自由了,想多吃几颗都好难,这么对比起来,还是现代人比较幸福。
每年五月之后,随意走入一家超市,都可以美美地买到新鲜的荔枝,既满足香甜多汁、果肉鲜嫩的需求,而且价格也能接受。
作为水果届的天花板,这样的荔枝谁能不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