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博杨贵妃一笑,唐玄宗竟从这条岭南古丝绸
2024/10/16 来源:不详岭南丝绸之路——西京古道,始建于汉代,是汉朝时期岭南各地通往京城“西京”(今陕西西安)的必经之道。它北接三楚,南接百越,此是必经之路”,如今已是国家级保护单位。唐玄宗为博得杨贵妃欢心,曾不惜人力物力,千里迢迢地从岭南运来荔枝,穿越的就是这条古道。
秦始皇二十九年,几十万大军远征南粤,踏出了这条“西京古道”的雏形。东汉建武十五年(39年),桂阳太守卫飒在这条原路的基础上,继续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开凿了一条清远至湖南宜章,并可以通达京都长安的道路,岭南丝绸之路基本形成。
一代代的岭南商人靠贩运盐、茶、山货,走出了一条条饱含沧桑的经商之路。而与广东毗邻的湖南、江西及北方来的商人就用铁、棉织品和粮食沿古道走到岭南换回食盐,这古道成了粤湘赣三地老百姓的“生命线”。
应山石桥位于韶关乐昌市黄圃镇应山村以南,是清代古桥,又称玉环桥,是西京古道的重要交通枢纽。
位于韶关乳源大桥镇的通济桥,始建于明正德七年(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年)被水冲毁,二十九年(年)重建,是西京古道的重要节点,在新中国成立后半个世纪中,仍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坪(石)乳(源)公路干线的主要桥梁之一。
明清之际,各地乡民纷纷在古道沿途修建凉亭,几乎达到了五里一亭,十里一驿。现在保存完好的有梯云岭亭,大桥的象兑亭,猴子岭的心韩亭,烂泥坳的乐善亭,乌鹑岭的官止亭等共计9座。
“心韩亭”由清乾隆十八年(年)贡生罗正璠建,以纪念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其古石碑上有“北接三楚,南接百越,此是必经之路”的字样,道出西京古道的地位和作用。据史料记载,韩愈曾两次经过“西京古道”到达岭南,其中最后一次被贬到潮州做刺史。
“西京古道”不乏文人墨客经过,推动着当时沿途的文化教育。清乾隆年间,仅乳源大桥村就建有“石溪书院”、“步蝉书院”、“观澜书院”三间书院。至今保存完好的有“观澜书院”。观澜书院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年)。据说到民国初年,该村监生、国学生、贡生共计有多人,七品以上的官员有数十人。
西京古道已存在了多年,至今默默地隐于大山之中,沿途阡陌交错,保存有许多古桥梁,古凉亭,古村落,历史文化醇厚。
西京古道沿途,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流传着大量的民间故事和传说犹如一朵朵散发芬芳的奇葩,是古道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道沉淀了醇厚且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瑶族习俗、客家风情,成为古道极富地方特色的风情文化。乳源过山瑶的祖先,踏着古道流徙四方,因此,乳源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