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024/10/20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www.pfzhiliao.com/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是晚唐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做的《过华清宫三首·其一》。
图片来自网络这首诗别有新意地选取“荔枝”这一特殊物象,将贵妃的恃宠而骄,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和驿骑大汗淋漓,苦不堪言衔接成一幅画面。
全诗通过以小见大的独特视角,选择“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烘托全诗的中心主题,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
那么,在多年前的唐朝,没有飞机,没有轮船,没有火车。“一骑红尘”如何将一枚小小的荔枝,跨越几千里重重关山,送到长安的贵妃面前,博佳人一笑呢?
马伯庸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他是著名作家,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近年来也不乏优秀作品搬上荧幕,如《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等等。
他在《长安的荔枝》这本书中,为我们解开这个秘密。
书中主人公名叫李善德,在长安城中勤勤恳恳工作了二十几年,却只是一个九品的微末小吏,管的是长安城中不起眼的杂事。
偶然间获得了采办荔枝的差事,采办荔枝是为皇上办事,按理说轮不到李善德这样一个一没名声、二没背景的人,事有反常必为妖,究其原因,是这差事看似光鲜,却暗藏着天大的风险。
想在腐烂之前把荔枝送到长安,是不可能办到的事儿。期限到来之时也就是李善德掉脑袋之日。
图片来自网络非常沮丧的李善德,路上碰到两个熟人,一个是韩承韩十四,一个是杜甫。
韩十四是个明白人,他对李善德说,从敕令上面的日期看你要采办的这些荔枝,九成九是为了贵妃的生辰,那这就是全大唐最重要的事,在六月一日前你都是安全的。
不但安全,你权力还很大,各个衙门都要为你这荔枝使的差事让路,你可以横行无忌。
李善德问,那六月一日之后呢?之后必定玩完,你不如趁早办个和离,省的连累家人。
和离就是古时候的离婚手续。
李善德本来就够郁闷的了,听完了简直是悲从中来,当即决定喝完这杯酒回去写个休妻书,自己也放弃挣扎了。
杜甫这时候还比较年轻耿直,他对韩十四这种态度很不满意,说你怎么让人家好端端的夫妻和离?
韩十四说我也没办法了,要不你出个主意。
杜甫说我虽然也不懂这些,但左右都是死,为什么不能去岭南走一次再定夺呢?
李善德也不甘心这样引颈就戮,买了一匹高大的河套马,踏上了南下的旅途。
李善德算了算,从长安到岭南一共是里。当时大唐驿马的速度分四等,按最快一等的方式跑,一天能跑里,那跑到长安也需要十几天。
开始他还算着自己每天都要奔驰里,但是很快就慢了下来。先不说人,马就受不了,到鄂州时,马不行了,再也跑不动了,他只能卖了马买了头骡子,速度就更慢了。
李善德踏入广州城时,已经是三月初十,他在路上整整奔波了一个多月。
然而到达岭南并不是麻烦的结束,而是开始。
图片来自网络李善德去的第一处是岭南经略使府,他大大小小也是官面上的人,到了地方也该拜拜山门,同时要一些地方的支持。
但是他刚刚踏入经略使府的大门,说自己是奉旨督办荔枝事宜的,就被经略使喊人抓了起来。
经略使听说是送新鲜荔枝到长安这么异想天开的事,理所当然把李善德当成了骗子。
费尽心思解释完,知道是一场误会,但对于这个倒霉的荔枝使,经略使也并不想支持,甚至面子都懒得做,毕竟是个完不成的差事,这里又天高皇帝远的。
最后还是经略使府的掌书记赵欣宁有几分心机,给了李善德几块通行符牒。
没钱,李善德的计划是一点也进行不下去。
当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位胡商帮了他的大忙。
胡商名叫苏谅,在酒楼看见他闷闷不乐,就上前搭话,提出要帮李善德排忧解难。
苏谅帮忙不是因为路见不平,而是看上了李善德手里一样东西——经略府的通行符牒。
苏谅也没遇到过这么实在的人,直接给了他贯。
他又找当地人了阿僮解了荔枝的保鲜之法。
一切准备妥当,已到了三月十九日,阿僮为他备好了一百斤用盐水泡过的荔枝,胡商苏谅为他准备好了马队,一共四队,选的都是高大的北方马,马背上挂着特制的双层瓮。
这双层瓮是在胡商的海船上发现的,原先是用来运香料的,防止串味。现在用来运荔枝正好,在夹层注入冷水,每半日换一次,可以让瓮内温度不至于太高。
这四队骑手分别走了四条不同的路线,各有优劣。
李善德要求他们不要爱惜马力,跑到荔枝彻底变质为止,他只想知道荔枝最远可以运到哪里。
李善德低估了送荔枝的吞金速度,他的实验还没进行完,银钱倒是见底了,无奈又给苏谅打了欠条,这次的代价是四张通关符牒。
图片来自网络李善德在一次吃饭过程中听到了两个人的对话,荔枝怎么保鲜呀?你别摘呀!李善德一激灵,顿时悟出荔枝保鲜的秘诀就是:切干。
荔枝果不离枝,自然保存得更久,再加上之前测试的路线,双管齐下,这一次李善德亲自押送荔枝上路。
不曾想李善德却遭人追杀,而被迫杀的原因不难理解。
经略史长驻岭南,都没有往长安运过新鲜荔枝,一个小小的李善德却办成了。往小说是他无能,往大了说是不用心。他心里没有皇上,皇上还能放心让他做封疆大吏?不掉脑袋就不错了。
所以这李善德绝不能活着到长安,掌书记赵欣宁就命令一队人去追上他们,杀人灭口。
只因李善德为人低调,待人真诚,把赵欣宁的手下林邑奴当朋友,所以他以以命相报。
林邑奴为了追赶马队跑炸了肺,自知命不久矣,当下决定留下来拖住敌人,让李善德一行人逃命。
他用自己的鲜血引来山中猛虎,与追兵同归于尽。
就这样李善德终于没有耽搁行程,他马换车,车换船,一路回到长安。
他把整个方案写成了一篇极其详尽的报告,包括他的方格法和储存荔枝的方法、具体的路线等等。
准备递交给朝廷,获得支持,好把荔枝在期限内运到长安。
他对自己的方案信心满满,但是打击却迎面扑来,方案他压根送不上去,衙门主事的老官吏不是他能比的,三两句话就把人打发了。
李善德想反正自己已经是穷途末路,没成想在招福寺却遇到了一个能助他破局之人——杨国忠。
图片来自网络杨国忠是什么人,阿谀奉承的话听得多了,但“亲族和睦”四个字却让他颇为意动。
他与贵妃的亲情,是他得宠的关键,他今时今日的地位都得益于此,如果鲜荔枝能博得贵妃一笑,那再难也是值得做的。
当下杨国忠就解下一块银牌递给李善德,牌子上刻了“国忠”二字,说也不用什么手书文牒了,拿本相的牌子就够了。
有了这一层加持,李善德的事情一下子顺了,原先那些阻碍就像不存在一般。
只有一样,杨国忠不同意原先“商人报效”的法子,说钱的事他来解决。万事俱备,李善德又踏上了南下岭南的旅途。
六月一日,李善德赶到了长安。这一日的长安,花团锦簇,所有的城门都装点上了霓裳和绢花,还有层层叠叠的彩旗,长安城变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与之相比的是风尘仆仆的李善德,他的衣衫磨蚀的破旧不堪,人也是尘满面鬓如霜。
他看着荔枝进城,却并不觉得如何欢喜,他的魂魄仿佛也在漫长的跋涉中消耗殆尽,失去了对城内那个繁华世界的全部想象。
这趟差事虽然千难万难,但是跟收获比起来还是值得的,李善德日后是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又能继续承办转运荔枝这个一本万利的生意。
不知有多少人羡慕。偏偏他是个不合时宜的人。旁人遇到杨国忠都是讨好,讨官,他却要讨个说法。
图片来自网络他问杨国忠,之前您说让我不用担心费用,这费用到底是哪里出的?
原来杨国忠在李善德出发之前,下了一道命令,让沿途的都亭驿馆领钱的时间,从三个月延长到半年。
同时,给各驿馆直属地的百姓增加了一套徭役,可以用荔枝钱折算。
按照当时大唐的规则,一个驿站的经费不是实报实销的,是按季度结算的,也就是说这个驿站的负责人先垫付,然后朝廷汇总之后三个季度给他们结一次。
杨国忠这么办,相当于把这个运荔枝的成本直接摊派给了沿途驿站的老百姓了,杨国忠还得意洋洋的说,我想这个法子是不是比你商人报效的法子更好呀?
李善德听完,缓缓从怀里掏出了一本账册,这本账册记的是当时他路过那个逃驿的驿站叫黄草驿每个月的用度。
这个地方的农户本来都是三等的贫户,因为常年的租庸调早就苦不堪言,他去的时候家无余米,人无蔽衫,连像样的门板都没有。
如今因为运荔枝又平白多了9贯多钱的负担,那驿长如何不逃?村落如何不散?杨国忠当时就愣住了,他没想到一个微末小官居然敢这么跟他说话。
他恼羞成怒,叫人把李善德打了出去。
李善德办成了天大的差事,不但好处没得着,最后全家还被发配岭南。
李善德去到岭南,他们一家人就住在峒女阿僮的荔枝园里,李善德在给阿僮种荔枝赎罪。
转眼一年,转眼安史之乱,倘若李善德没有因为得罪杨国忠离开长安,如今他还在长安做荔枝使,此刻想必生死不知。
图片来自网络从一骑红尘妃子笑中,我们能读出骑士的日夜兼程,飞驰传送,奔跑几千里路,读出荔枝的鲜味一点也没变,就送到京城。
但却读不出那段历史中人们在残酷中挣扎求生的悲壮。读不出千千万万个李善德的得意与失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