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吃荔枝落下千古恶名,杜甫的一首诗还
2024/10/6 来源:不详“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极言杨贵妃的娇艳美貌。唐朝没有照相机,杨玉环到底长什么样,后人无从得知。但唐玄宗李隆基后宫美人如云,阅尽人间春色,为了得到她,居然不顾帝王之尊,干出父纳子妾的丑事,可见杨贵妃的魅力指数着实惊人。
杨贵妃深得唐玄宗欢心,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为了表达对杨贵妃的喜爱之情,唐玄宗简直把她宠上了天,要星星不给月亮,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
《新唐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杨贵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为了让心爱的美人吃到新鲜荔枝,唐玄宗不惜血本,动用国家用来传递紧急军情的驿站和驿马,千里迢迢星夜兼程,把外地的荔枝从产地运到京城长安。
唐朝诗人杜牧为此写了一首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因为人们印象中,荔枝是岭南广东福建一带的特产,苏东坡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众所周知,福州或者广州到西安,距离遥远,都在三千多里地以上。如此一来,杨贵妃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不惜劳民伤财,动用国家驿站,从三四千里之外的岭南运送荔枝到长安,实在是有些穷奢极欲过了头。杨玉环吃荔枝也因此落下千古恶名。
但令人意外的是,杜甫的一首诗,却最终还了她一个清白。杜甫的这首诗是《解闷十二首》之第十篇:“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逶迤。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这首诗中杜甫明确提到,他游历四川时,路过泸州、戎州一带,曾经亲手采摘过荔枝,诗中后两句也证实,京城长安的荔枝,也是四川本地所产。换而言之,唐朝时,四川也是荔枝产地之一,杨贵妃所吃的荔枝,并不是从岭南运来的,而是从陕西临近的四川就地取材而来。
白居易也说过,“若离本枝,一日则色变,二日则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荔枝富含糖分水分,古代没有冷藏保鲜设备与技术,长途运输保鲜是大难题。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杨贵妃如果真的从广州福州运送荔枝到西安,按照唐朝驿站传递制度,最快速度一日行里,从岭南粤闽一带运到西北的长安,至少需要7天左右。而且是在天气炎热的夏季,运到长安后恐怕早已色香味全都败坏殆尽,哪里还能让身份尊贵的贵妃娘娘食用。因此杨贵妃食用的新鲜荔枝,必定不可能是从岭南运来的。
现代气候学研究也已正式,隋唐时期的公元年开始,亚洲地区又进入一个气候温暖时期“隋唐暖期”,一些亚热带作物的生长界限普遍北移,地处西南的四川温暖湿润,完全具备了大规模生长种植荔枝的气候地理条件。史料记载也表明,杜甫诗中记载完全是事实,四川当时的巴中、戎州、涪州、泸州一带,都曾是荔枝产地。巴中平昌县至今还有个荔枝乡,荔枝种植是当地支柱产业之一。
宋代文人苏东坡也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明确指出:“唐天宝中,盖取涪州荔枝,自子午谷路进入”,天宝年间杨贵妃所吃的荔枝,就是从邻省四川运来的,确凿无疑。陕西四川山水相连,如果从巴中运送荔枝到长安,距离不过4百多公里,在唐朝时用驿站快马,最多两天就能走完全程,也就谈不上什么劳民伤财了。杜甫的一首诗,终于还了杨贵妃一个清白。
参考资料:《荔枝道与杜甫荔枝诗》《新唐书》《全唐诗》《杨贵妃所啖荔枝出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