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甜荔枝天上味
2023/3/28 来源:不详清甜荔枝“天上味”
文
排骨
农历四月刚到,就有老朋友打来电话,问灵山荔枝熟了没有。答曰:陆续有上市了,但靓荔枝还得等等呢。
广西出产的荔枝是出了名的,红香可爱又好吃,唐代诗人白居易把荔枝比作“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但真正了解荔枝的人有多少呢?记者倒是高兴把采访所知荔枝的情况向大伙说说,一同分享广西各地有名荔枝的香与甜。
相传苏东坡遭遇荔枝之惑
北宋诗人苏东坡品尝荔枝后,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佳句。然而,据说苏东坡写下这句诗后,得知有“一颗荔枝三把火”之说,一时感到困惑,不知该不该多吃荔枝。
这段趣闻是这样的:据史书记载,北宋绍圣四年(年)农历四月,苏东坡到南方做官。据传,他途经广西北流时,恰值荔枝大熟,当地乡民纷纷向苏东坡敬献荔枝。可他只吃了十多颗,便停止了。乡民们觉得很奇怪,忙问:“苏学士,您为何不吃了?您不是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吗?”苏东坡连忙答道:“鄙人不敢多吃,实为‘一颗荔枝三把火’之故。”乡民一听,笑道:“荔枝虽热,但如果用盐水泡后吃,或用嘴咬去荔枝皮煲水服,热气顿解。”苏东坡听后大喜,按照乡民所说的方法吃了很多荔枝。
一颗古树荔枝百余元
我国古籍中,荔枝最初称作“离支”,汉朝司马相如著的《上林赋》有此介绍。文中称,“离支”产于“左苍梧,右西极”,当时的荔枝生产已经达到“煌煌扈扈”的盛况。
据考证,一般认为荔枝源于我国南部的原始森林。如今,在广东、广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荔枝树。在灵山县伯劳镇,至少尚存两棵野生荔枝树。当地人把它们叫作“山荔”或者“酸枝”。从植株形态、果皮状如龟裂片、果实肉薄且包不过核、肉核难分离以及味酸等特征来看,它们属于野生的荔枝原种。
汉朝刘邦称帝时,南海尉赵佗以荔枝进奉,有关记载见公元一世纪的《民物志》和三世纪的《广志》。年和年,考古人员发掘广西贵县(现贵港市)罗泊湾的汉墓时发现,墓内有麻垌荔枝(原产桂平市麻垌)形的荔枝干果。合浦县堂排二号汉墓出土的一个铜锅内,盛满了荔枝,其果皮核完整,清晰可考,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荔枝标本之一。可见,荔枝在广西栽种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在灵山县城南郊7公里处的新圩镇邓家村,一棵树冠如盖、果满枝头的古荔树十分显眼。该树品种为灵山香荔,树干最大周长6米多,树冠15米高,长势茂盛,隔年挂果,果实卵圆形,略扁,果皮深红色,核小,肉厚香甜,爽脆有香气,品质上乘。
年,我国著名生物学家蒲蛰龙教授带领广东省(当时灵山属广东省管辖)果树研究所专家组前来考察,认定这棵古荔树树龄超过年。40多年后的今天,它仍“健在”。这棵古荔树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树龄最长的灵山香荔母树,《灵山县志》、《广东荔枝志》均有记载。如今,这棵千年古荔被列为灵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地一位八旬老人告诉记者,这棵千年古荔树,他小时候看到的情形就大致是现在这个模样了,挂果多时有多公斤。年灵山举办荔枝节的时候,通过市场拍卖,这棵千年古荔树的果实竟然拍出了17.8万元的高价,平均每颗荔枝价值多元。
在新圩镇邓家村,树龄在年以上的古香荔树随处可见,但究竟有多少棵,村里人没有具体统计。在新圩镇新院村,也有很多古荔枝树,其中两棵荔枝树名气很响,分别叫“赫鲁晓夫”和“尼克松”,据说当年赫鲁晓夫和尼克松曾经吃过这两棵树产的荔枝。
好荔枝“10元5斤”莫全信
广西荔枝分布较广,桂东、桂南、桂西均有种植。在消费者心里,有几个品种的荔枝让人难忘。
年6月,灵山香荔、桂味、糯米糍3个品种的荔枝鲜果分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长城饭店试销,并举办了“广西灵山荔枝鉴评会”,均获中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年6月,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给时任广东省省长叶选平的一封信中,盛赞灵山产的桂味荔枝“肉大、核小、味道相当好,比广东现兴的各品种又胜一筹”。
北流荔枝也很特别,早在清代多次修订的《北流县志》都著文记述了北流荔枝的果品特点,称北流荔枝是:腊萼春花,夏至子赤,中有大造荔、黑叶荔、丁香荔、白腊荔、麒麟荔、冰糖荔、糯米糍荔等。诸品中,佳者,大造荔为最,香醇味甘;肉厚者,冰糖荔、糯米糍荔最为驰名,前者肉带虾肉色,糖分高,清香蜜味,后者果24颗重一千克,核最小的似一粒米大,一般似筷子大小,单人饱食一顿,其核不过一酒杯。
苍梧县古凤出产的荔枝是荔枝中的极品之一。它果肩张开,硕大肥美,10多个便有克。成熟时果皮红中夹紫,色泽鲜艳,煞是迷人。去皮后只见肉色蜡白,光亮透明,爽脆甜蜜,柔软汁多,放在白纸上竟纸无湿痕。其品质之好,正如苏东坡所描绘的那样:“海山仙人降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白是倾城姝……”
古凤荔枝、桂平的麻垌荔枝多属禾荔品种,因成熟期正当早禾(稻)成熟季节,故名。该品种是广西荔枝的当家品种,也叫六月红,明初时期从广东引入苍梧,而后渗透广西。此外,合浦县公馆镇香山村的鸡嘴荔、四两果荔枝也很出名。所谓“四两果”,意思是果实特大,单果重34.6克,肉清甜微香,核小。
广西出名荔枝的地方,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雨量充沛。以灵山为例,该县大部分土地是花岗岩赤红壤和沙页岩赤红壤,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的占90%以上,有机物质、氮、磷、钾等含量丰富,是栽种荔枝比较理想的土壤。每到“荔枝几时熟,枝头花正繁”的时候,荔枝产区的花香浓郁,芳馨醉人。小暑一到,成熟的荔枝压弯了枝头,远远看去,就像一串串红宝石,令人目不暇接。明代诗人邓原有赞道:“才交小暑日频催,一夜惊看锦秀堆。早起香风遍城廓,人人都道荔枝来。”
好水土出好荔枝
灵山不少地方自古有一种习俗:无论哪家添丁,都在住宅附近种几棵荔枝树,等荔枝挂果时,正值孩子长大后读书,就有了求学的资本。于是,当地现在古荔枝树随处可见。古时灵山,谁家荔枝树多,则象征这户人家富裕,曾有“家有荔枝千棵,其人与万户侯”之说,意为拥有一千棵荔枝树,就相当于一个管理万户居民的官了。因此,灵山民间流传“无荔不成村”的说法。年是“荔枝大年”,灵山县总产量近10万吨,成为广西荔枝大县。
近年来,每当荔枝成熟时节,在南宁市的水果市场里,经常看到有很多打着“灵山靓荔枝”的荔枝摊位,让不少市民产生疑惑:“灵山靓荔枝”可是广西名牌产品啊,竟然便宜到“10元5斤”?这些荔枝真是灵山出产的吗?买者可要小心了,这大多数是以假乱真,您可别全信!
年6月21日,灵山荔枝节开幕。记者在灵山专门作了详细调查,找出了南宁摆卖“灵山靓荔枝”的真相。
在灵山荔枝一条街,整个街道两边摆满了荔枝,很多品种外地人根本没有听说过。整筐整筐的荔枝色泽晶莹,几乎都是当天从果园里摘来的,叶子还挂在枝上。妃子笑、黑叶荔、白糖罂是当天的主角。据灵山县水果局的工作人员介绍,灵山荔枝有35个品种,最贵的是桂味,品质特别好的,每公斤要卖多元。
在荔枝一条街现场,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荔枝在个头上似乎不如往年,那些比较珍贵的品种,像桂味、灵山香荔等在这里根本见不到踪影,引得游客心痒痒的……灵山县水果局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年年初,荔枝开花期正遇上冻灾,很多树没有挂果,像桂味、灵山香荔等优质品种的荔枝还要再等10天才能吃到。
灵山荔枝名声在外,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荔枝收购商。灵山荔枝大多数销往江浙、北方地区,广西区内较少。那么,南宁市面上那么多便宜的“灵山荔枝”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根据调查,灵山荔枝运到南宁摆摊销售是很少的,一般价格很贵,“10元5斤”几乎不可能。记者在灵山荔枝一条街上问了不少果农,最便宜的价格都要4元钱一公斤,像妃子笑这种比较好的品种,一公斤要卖10~14元,如果运到南宁卖,那价格应该更高。
荔枝干能补元气
荔枝好吃,但“一日色变,二日味变,三日色香味俱变”。唐代诗人杜牧所写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赶着时间把岭南的鲜荔枝送到宫中,交给杨贵妃品尝。此事在《资治通鉴》中有记载,称杨贵妃得宠后,“妃欲得生荔枝,岁命岭南驰驿致之。此至长安,色味不变”。
据有关专家研究,从南方把荔枝运到唐朝都城长安,在当时的交通工具条件下,即便用冰块冷藏,荔枝运到长安后也难保新鲜。于是,有专家提出,当时官员运荔枝到长安的办法是把荔枝树连根带果挖出,保留根土,一路浇水照料,直至运往长安。此说法颇有道理,假使果真如此,那工程可真大。
也有专家作过考证,称在唐代,岭南荔枝根本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苏东坡就有“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的说法。另有人认为,荔枝成熟的季节,唐玄宗和杨贵妃必不在长安,应该在靠近南方的地方,因此有可能吃到南方荔枝。各种说法不一,无力细究。
在广西荔枝产区,荔枝鲜果一落地,就运到水果加工点。清水洗净后,将荔枝装入泡沫箱内,箱子上面铺满冰块,加盖保存,能保鲜一周以上。在广西一些产区,已经出现了大型冷库,可将荔枝临时保存一段时间再侍机销售。
大同果业桂味荔枝干克纸罐桂味荔枝无添加天然晒干淘宝¥63购买已下架不过,荔枝产区的人也习惯把荔枝加工成荔枝干,更方便储存和运输。荔枝干虽然没有生果那样新鲜,但它仍能保持清甜蜜香的风味。传统荔枝干的做法是:砌一个烤炉,炉离地面高约0.6米。每个炉放荔枝公斤左右,炉底第一次放木柴65公斤,谷壳35公斤。把新鲜荔枝铺放在炉上,点火,使炉内温度升高并保持在80摄氏度左右,烤一天一夜。当中倒翻两次,24小时后把荔枝叶摘除干净。将摘除枝叶后的荔枝放在炉上,重新烤24小时,温度降至50摄氏度左右,用布或麻袋把荔枝覆盖严实,两次翻法同上,烤至用锤打荔枝核酥时即可。荔枝干肉色金黄,收藏3年不会变质。有的地方在制作荔枝干的后期,不用烤炉用太阳晒,也可保持荔枝风味。
据专家多次鉴定,广西名优荔枝的可食部分达七成以上,含糖量较高,还有多种脂肪和维生素等物质。荔枝不仅有食用价值,而且药用价值也很高。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常食荔枝能补脑健身,开胃益脾,荔枝干品能补元气,是产妇及老弱者的食补品。此外,荔枝还可与肉烹饪,调制出风味特别的美味佳肴。
编辑
夏岩
END
排骨,广西全州县石塘人,70后,报社记者。人在南宁,心在云端。第一份工作是生产汽车配件。改行后主要写、偶尔画,喜欢读些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