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人,感受邓炳强的家乡味,乡村游
2023/9/21 来源:不详身上有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30/5969989.html身上有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30/5969989.html
8月26日,香港东莞社团总会荣誉顾问邓炳强率领香港莞籍知名人士一行来到横沥镇开展寻根之旅,与家乡父老共叙桑梓情,见证家乡变化,感受横沥城市魅力。
“这里是你太爷爷住过的房子。”“你父亲为人热心,为邓氏宗祠修建捐了款。”当日下午,在横沥镇月塘村,首次回到祖籍地的邓炳强与妻子踏寻父辈足迹,走访家乡祖屋和邓氏宗祠,参观月塘村村容村貌、人文环境,并与村民们亲切交谈、合影。值得一提的是,邓炳强祖籍东莞横沥。今年5月,邓炳强带队赴莞研学,通过社交媒体热情地推介了自己的家乡东莞。
邓炳强表示,能看到自己祖屋感受很深,这里是自己的根,特别是见到自己的乡亲,感觉很亲切。虽然自己是第一次回到月塘村,但经过此番看到家乡的人和物感觉很熟悉,以后有时间将常回来看看。
“家乡变化太大了!”在月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邓炳强一行观看了《百年牛墟活力横沥》专题片,了解横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与月塘村的邓氏宗亲畅叙乡音乡情。
回乡寻根期间,邓炳强、袁咏仪等香港莞籍知名人士收到了来自横沥的礼物。这些礼物的涵义不言而喻:这片热土孕育了丰富的人文历史,见证了横沥飞速发展和变迁。这些礼物让他们更加接近家乡的文化传统、更好传播家乡的文化传统。他们表示对香港与东莞横沥的交流合作充满信心,扎实推动两地更多的交流合作。
活动上,横沥镇以纯手工草龙作为纪念品赠予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香港演艺明星袁咏仪等居港的东莞同乡。通过这个纪念品,让香港乡亲们了解了横沥的文化传统。
此外,邓炳强还获赠书籍《战斗中的人们》《牛墟印迹》和邓氏族谱;袁咏仪等乡亲们获赠《牛墟印迹》和舞草龙纪念品。叶效怀表示,两地同根同源,此次香港政商界、影视界具有影响力的旅港乡亲回到横沥镇开展联谊考察活动,家乡人民都非常开心,希望各位常回家走一走,看看家乡的新变化,推动莞港两地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香港加速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相信东莞和香港无论在文化、贸易等交往方面将会更加紧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背景下,希望香港和东莞之间更多地交流,在文化和贸易等领域建立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邓炳强对莞港交流合作信心满满。
在本次回乡寻根之行中,邓炳强等香港莞籍知名人士一行还到了石龙、东城参观,见证家乡变化,感受东莞城市魅力。
接下来,让我们跟着
邓炳强、袁咏仪
和香港莞籍知名人士的脚步一起
逛“横沥·百年牛镇”乡村休闲游线路
品十大横沥美食了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草龙
01、“横沥·百年牛镇”乡村休闲游线路
横沥通过“一村一品”工程,形成了村头村“葵香园”、山厦村“彩虹村”、新四村“艺时代”等12个文旅、农旅品牌项目,并将这12个具有都市文化、田园风光、特色产业与旅游融合的景点,串联成“横沥·百年牛镇乡村休闲游”线路,并于年1月成功入选第三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第1站:稻香饮食文化旅游区
稻香饮食文化中心,集饮食、休闲、学习、购物功能之综合体。让市民可以体验崭新感觉的饮食生活场所,亦为东莞市工业旅游增添一个新亮点。
第2站:山厦公园
山厦村将公园周边连片旧建筑立面进行彩色立面彩绘,一改原来沉闷气色,打造出一个色彩鲜亮的“彩虹村”。
第3站:新四艺时代
艺时代项目地位于东莞市横沥镇新四油榨村,采用上世纪60、70、80年代等复古概念打造艺时代园区,保留村落历史样貌为文化特色并融合现代艺术创意商业业态,打造现代乡村振兴的艺术商业综合体。
第4站:康尚家庭农场
康尚家庭农场占地35亩,主要聘请当地村民种植应季有机蔬菜、瓜果、养殖生态石金钱龟、走地鸡、鹅等农村特色食品。
第5站:横沥牛行
横沥牛行又叫横沥牛墟,起源于明末清初,与三水西南、鹤山沙坪并称全国“四大牛墟”之一,有近年的历史,是见证横沥商贸繁荣历史的“活化石”。
第6站:横沥新埠正街
这条在20世纪20年代(年)由谢、丁等十姓兄弟筹建的街道,成为当时横沥的集市贸易中心,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曾以三、六、九圩日集市远近闻名。街道是目前东莞乃至珠三角保存较完好的古骑楼群。
第7站:半仙山古建筑群
半仙山古建筑群由朱熹后人建立,包括朱氏宗祠、叶祯公祠、子瑯公祠、景辉公祠等古建筑,总面积约1平方米。半仙山古建筑群前有风水塘,与古建筑群相伴相依,构成一道十分亮丽的风景线。
第8站:金牛公园
金牛公园占地面积约80亩,以牛文化为主题,建有牛雕塑、横沥风情图艺术浮雕等,是横沥镇一道独特的牛文化风景,人们在休闲游览之余,可领略横沥百年牛墟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9站:逸颐艺舍博物馆
逸颐艺舍博物馆于主要从事艺术品收藏、展览陈列、艺术交流与合作,馆内主体建筑有展览四合院、贵宾艺舍、藏品仓库大楼。藏品涵盖古今书画、瓷器、青铜器、明清家具、犀角雕、象牙雕、田黄石等。
第10站:横沥牛墟主题邮局
横沥牛墟主题邮局是横沥邮政分公司通过深挖地方文化以及地方民俗文化内涵,以邮票、明信片、纪念日戳等为载体,搭配特色服务。
第11站:村头村葵香园
村头村葵花园是横沥镇首个向日葵主题园林公园,占地逾亩,园内设有古井水塔小景、榕树头休息区、荔枝园休闲区等特色乡村景观。在不同的季节错峰种植格桑花、油菜花、水稻,市民可以欣赏到不一样的美景。
第12站:横沥镇红色教育基地
横沥镇红色教育基地依托田饶步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党的建设、革命教育为内容,打造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平台。基地包括红色展馆、红色广场、纪念碑广场以及周边环境配套设施。
02、“沥”数十大美食
年初,横沥镇乡村振兴“斗牛大会”——“十大本土特色美食”活动现场揭晓了“十大本土特色美食”。它们各具风味,承载着地方的悠远故事与横沥人的独家乡愁。让我们一同寻味横沥,感受“舌尖上的魅力”。
01、腊肉香芋猪乸菜
这是一道横沥人从小吃到大的家常菜,爽脆多汁的猪乸菜、粉酥香甜且吸满咸鲜腊肉油脂的山厦香芋,菜品口感格外鲜甜且层次丰富。其中食材香芋,是拥有“芋乡美地”之称的山厦村特产——山厦香芋,使用柴火烹煮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食材的鲜甜,一口下去,齿颊留香,回味绵长。
02、柴火古法焖羊肉
食材用的是东山黑山羊,入口柔滑质感细腻,营养价值高;柴火用的是荔枝柴,淡淡荔枝清香融入羊肉香甜滋味中。为了去除羊膻味,老一辈烹饪人会使用禾秆草熏烧羊外皮,让羊皮烧得更为紧致的同时,为羊肉带上禾秆草的芳香味;洗净后,将羊肉与老姜、陈皮、当归等药材焖煮一小时,“逼”出羊肉的原汁原味,这就是香气四溢的柴火古法羊肉煲。
03、豉油鹅(横沥碌鹅)
豉油鹅,又名为横沥碌鹅。“碌”即“烫熟、翻滚”,在粤语表达中,还有“货如轮转、财源广进”的意思。豉油鹅做法简单,腌制后放入锅中翻滚煎煮,再往锅中倒入清水、豉油、酱油、八角、香叶、冰糖等焖煮,焖煮过程要不断“碌”鹅,使味道更均匀,这样的豉油鹅连肉带着皮吃,爽滑可口,直叫人多吃几口饭。
04、菱角烧肉
烧肉原是祭祖菜式,有“红皮赤壮”的寓意,祭祀的时候希望祖先保佑子孙们健健康康,龙马精神。现在烧肉早已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统的菱角烧肉,肉是精选的新鲜五花肉,划肉要把内里的肉一条条均匀划开,烤肉则要烧到三至五小时,抹酱则看食客个人喜好,一啖下去外酥里嫩,肉汁滑入舌尖,让人由衷感慨“正啊!”。
05、五福临门
鱼笼、糖环、油角、串枣、蛋散这五样常备的年货合在一起便是“五福临门”。鱼笼是一种莞式年糕,寓意年年有余,龙马精神;油角,形状弯弯饱满,人们期待来年的日子也能如它一般荷包满满、富富足足;糖环形状别致,外面圆环扣着内里的五角星,象征着环环相扣、生生不息;条状的串枣脆爽,则是代表顺顺利利;蛋散闻着香吃着脆,有着“落地开花,遍地金黄”的美意,象征着衣食无忧。
06、横沥牛庄牛美食
千载横沥,百年牛行。问到横沥哪里吃牛最出名,土生土长的横沥人一定会说横沥牛庄。一百多斤的全牛宴、纯牛肉制成的弹爽面条、肉嫩汤鲜的牛肉火锅,外脆里嫩的烤牛腿,劲道十足的手打牛肉丸……横沥牛庄融合粤菜原汁原味的特色,打造了两百多道让人“食过返寻味”的牛美食,赓续横沥饮食文明。
07、五花肉焖粉葛
粉葛是横沥本土的特色食材,横沥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环境孕育出的粉葛,保证了其块根完整、美观、风味独特,是一种营养独特、药食兼优的绿色食品。当清爽无渣的粉葛与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相夹烹制,荤素结合、“肥”“瘦”互补,个中滋味相得益彰,让人顿时胃口大开。
08、松子鱼
松子鱼因鱼肉状如松果而得名,外形美观、高雅大方,口感酥脆,酸甜可口。烹制松子桂花鱼这道菜肴须七分刀工三分热炒,松子鱼从起鱼肉到下油镬,重点体现的是刀工和火候,最后将糖醋汁淋在炸好的鱼身上,鱼的腥味在糖醋汁中能很好地解除,酱汁和嫩滑的鱼肉缠绵在一起,酸味和鲜味的碰撞,味蕾瞬间被打开。
09、传统凤凰肉
凤凰肉是横沥镇村尾村特有的传统小吃,旧时是婚嫁喜宴餐桌上的一道宴席菜色。凤凰肉是油炸制成,肉与糖浆充分相遇、交融,其外表如小酥肉一般,内里滋香的肥猪肉裹着酥脆香甜的外衣,一口咬下去,是外酥里嫩而又口感紧致的鲜香猪油味。
10、咸丸
咸丸寓意着“团团圆圆”,咸丸是用糯米粉捏成的糯米丸子,外形比正常有馅的汤圆小一点。地道的咸丸没有馅料,以咸鲜见长,其是否可口好味,关键是要看汤底。复杂汤底与清香素净的咸丸相得益彰,一口下去,鲜香滋味十足的底料与软糯滑嫩的丸子在舌尖漾开,是本地人的“心头好”。
03、横沥舞草龙
PART1
横沥舞草龙
横沥舞草龙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习俗自横沥镇田饶步建村以来,就开始传承,至今多年历史。用禾杆草编织成草龙,在中秋节期间挨家挨户舞,为村民祈福许愿,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流传至今,传统的舞草龙习俗依然是人们喜爱的项目,每年中秋节,都开展一年一度的舞草龙活动。
年8月19日,市文化馆邀请横沥舞草龙队到市馆展演。
PART2
编织小草龙
几根禾秆草,物轻情意重。编织这条小草龙的手工艺人叶淑华介绍,一条小小的草龙,长约30公分,要完成需要一天时间。草龙的牙齿,眼眉由东莞名工巧匠、横沥舞草龙传承人黄耀林师傅一刀刀剪出形状,草龙越小越难做。
PART3
编织草龙
黄耀林师傅编织草龙的技艺先后获市民间工艺优秀奖项,每条草龙脸带微笑,纯手工编织,每条看上去却一模一样。草龙,有龙须、龙骨,龙眼睛用乒乓球装上再画上眼睛,活灵活现。黄耀林师傅编织的巨龙,最长直径60公分,长40米,曾被中国农业报刊载。
PART4
磨杵成针
近年来,横沥文化服务中心和舞草龙传承人一起研究,如何把一根禾杆草制作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草龙精品。经过多方请教与不断探索,草龙作品不断改良和成熟。磨杵成针,别人眼里的几根禾杆草,变成一件作品,却需要反复设计和制作。传统的手工艺贵在传承和执着,这也是非遗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