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糟的福州人,生活不會太糟,來福州,吃

2022/8/8 来源:不详

▲除了佛跳墻,福州還有更多超乎想象的美食!

福州人為什麼這麼(hào)吃?

因為福州真的很好(hǎo)吃呀!

“福州的美食,向來就很為外省人所賞識。”郁達夫把他在這裏的美食記憶都融在了《飲食男女在福州》中,讀起來不覺令人垂涎三尺。福州物產豐富,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趕上大海回潮,去岸邊隨便走走,就能撿到一日三餐所需山珍美味;一年四季,野菜時鮮不斷。

▲來福州,吃就夠了!

除了聲名在外的佛跳墻,還有能彈出三米開外的魚丸,各色街頭小吃,以及花生湯等令人開心的甜品。每次到福州,都忍不住想說:福州人,真好吃!

給福州人一鍋清水,

他們能煮下整個世界

“早食過沒?”

福州人的早上,都藏在一口煮著清水的鐵鍋裏。

“咕嘟、咕嘟”,堿面下鍋,快速攪拌,出鍋撒料,一碗最常見的拌面就完成了,拼得是手速,比得是技術,花生醬、醬油、小蔥花,看上去都是樸實無華的原材料,卻在老板的巧手匠心中,點亮了福州人最神清氣爽的早上。

拌面配扁肉,是早餐標配,一張一弛之間,遊刃有余喚醒清晨。

▲看老板潑米漿,頗有一種文人潑墨的豪情!

吃在福州,當然少不了更具本地特色的鍋邊糊。還是那口鐵鍋,清水換成了蜆子湯,“鮮”氣直溜溜往外冒,米漿從容落在鍋邊,瞬間凝固,用鏟子小心翼翼地鏟進鍋中,米白色的鍋邊糊變得晶瑩透亮。出鍋,蝦米、紫菜、蔥花、蝦油缺一不可,看老板調料時候手法嫻熟,一絲不抖,那麼這家店,八成有戲。

▲福州人最好那一口蝦酥!

單喝鍋邊糊未免看起來“簡陋”,這是要被福州人鄙視的。店家早就在旁邊配好了鍋邊糊的“靈魂伴侶”,海蠣餅、蝦酥、芋粿、炸春卷在一旁翹首以待,最差也得配一根油條。金黃的海蠣餅咬在嘴裏咯吱作響,清爽的鍋邊糊入口即化,鍋邊糊帶著大米的軟糯韌性,和香脆的炸物組合起來堪稱完美,這才是充滿榕城氣息的早餐啊!

▲加了下水的撈粉,最妙!

如果說拌面和扁肉是被官方認定的“國民CP”,那麼興化撈粉則像單身狗一般可以進行私人定制,隨處可見,沒有標準的味道和配置。清水撈粉,幹凈溫婉,充滿創意的福州人總能用各種神奇食材為之裝點,香菇、腐竹、豆腐、黃花菜、金針菇;還有各種下水,豬雜、牛雜……即使沒有CP,一碗粉也足夠熠熠生輝。

這口清水鐵鍋中,還藏著福州人的“畢生絕學”——魚丸和肉燕。

▲肉燕的秘密都藏在皮兒裏!

肉燕是在福州不可錯過的經典小吃,看上去和餛飩差不多的小家夥兒,秘密藏在肉燕的皮兒中,肉燕皮是由豬肉加番薯粉打制而成,別家的櫥窗裏展示精致的禮品,而福州人的櫥窗裏,展示制作肉燕的師傅,強壯的雙臂連續不停揮動、敲打,豬肉和番薯粉在師傅的手下重新變幻出新的形態。這樣的肉燕,吃到嘴裏爽滑而充滿韌性,每吃一口都想替肉燕唱贊歌!

無獨有偶,魚丸的美味和肉燕一樣,都來自“千錘百煉”,想來,大概每個福州人的廚房裏,都藏著一把錘子!

▲我我我我餓了!

比起肉燕,福州魚丸的名聲似乎更大一些。魚丸在今天早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之物了,但福州還是不一樣,山海之間孕育出的魚丸藏著它的鮮美和驚喜,在入口的瞬間,舌尖自有感受。

早年間,清晨在小販叫賣聲中醒來,推著自行車的小販後座上掛著一口大鍋,拿著瓷勺,邊敲邊賣,那是福州人心中想要永遠認真守護之味。

愛吃糟的人運氣都不會太糟

“夜傾閩酒赤如丹”,夜闌十分,小酌幾杯福州當地的青紅酒,甚是享受。紅曲米的加入成就了蘇軾筆下“赤如丹”的鮮艷亮色,而青紅酒過濾之後留下的副產品,紅糟,則成為了福州菜系中最受歡迎的寵兒。

▲紅糟是印在福州人心頭的家鄉味。

就像浙江人把黃酒的酒糟制成糟鹵,變成醉雞、醉肉、醉豬舌頭等有地方特色的糟缽頭一樣,在福州,從家禽到海鮮,從炒菜到燒烤,上至官方大菜,下至街邊小攤,對紅糟的應用可謂淋漓盡致。

▲萬能的蟛蜞醬。

春夏交替時,閩江邊上的蟛蜞開始蠢蠢欲動,食鮮的老饕們帶著一根竹竿、一條棉線、一塊老肉皮開始“迷惑”蟛蜞。獵來的蟛蜞洗凈調味,需用生姜去腥、白糖提味,當然最重要的一味調料還是紅糟,紅糟的加入直接決定了最終口感。

石磨碾壓,蟛蜞變得溫順,化身成為餐桌必備的蟛蜞醬。蟛蜞醬在福州人心中的地位和東北大醬、四川辣醬一樣,都是看上去平淡無奇,一入口卻無比驚艷。不管是拌菜還是下面,有了蟛蜞醬,再簡單的食物也變得活色生香。那些離家的遊子,總是叨念著媽媽快些做點寄來,以慰相思。

▲紅糟雞。

大排檔裏熱火朝天,蔥姜蒜在鐵鍋中盡情搖擺,紅糟入味提色,殼厚肉小的蜆子在其中找到了自己最適合的崗位。大火爆炒之後,哪怕只是搭配一碗清粥,都能吃得津津有味。盤底的湯汁也是好東西,拿來蘸油條、泡米飯、煮米線,平凡食物好像得到高僧加持,瞬間百倍下飯。

把蜆子肉換成螺肉、下水、鰻魚等等,效果都不會太差,紅糟就好像一道久經考驗的完美公式,只需代入,便能得到正確答案。

▲被稱為“福州肉夾饃”的肉光餅。

紅糟和五花肉也是絕配,用紅糟和鹽腌制後的豬肉叫糟母肉。紅糟中和了五花肉的肥膩,同時又用自身的光彩為五花肉提亮增色。福州街頭常見用光餅加糟肉的小吃,這種“福州肉夾饃”在當地被稱作“肉光餅”,金黃色的光餅夾著飄香糟肉,濃郁的糟香搭配酥脆的光餅。一口下去,美味之余,“光”字所蘊含的歷史也徐徐浮現在眼前,用平凡的食物寄托哀思,才是對那些逝去歷史永恒的懷念吧。

糟還藏在很多看不見的地方默默發揮影響,福州名菜荔枝肉,在炸完之後,也會有很多人選擇用紅糟爆炒上色,酸甜之外,更多一份酒香和鮮香。吃過了太多酸甜口的荔枝肉,如果能在福州吃到用紅糟制作的荔枝肉,或許那才稱得上是人間妙事。

▲紅糟海鰻,看著就好吃!

紅糟在福州人的家裏,和柴米油鹽一樣是家庭必備調味品,烹筍時放一點增色、拌蕨菜時放一點提味、煮面時來一點作用不亞於老幹媽。“糟香思故鄉”,寒冬料峭,紅糟是福州人必備的年貨,畢竟有糟有酒,才有家有味。沒有了糟的加持,再美味的食物中,都少了些福州人忘不掉的家鄉味。

廣東人為啥愛吃福州人?

又甜又鮮!

福州沿海靠山,自然物產豐富,山珍海味在福州人的眼裏也不過如家常便飯,福州人把鮮美一股腦地倒進鍋裏,就有了經典福州菜“佛跳墻”,鮑魚、海參、魚唇、牦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蛋的全明星陣容,還有高湯和老酒加持,文火煨制,在時間的作用下慢慢醞釀一場至鮮至美的盛宴。

▲“紅蟳米糕”是對遊子最高的歡迎式。

紅膏滿腹的母蟹,在這裏有一個專屬的名字“紅蟳”。香菇、蓮子、海蠣,蝦幹與糯米同煮,雞湯加持,紅蟳整整齊齊擺在最上面,一出鍋,便是最誘人的風景。鮮艷的顏色和撲鼻的香氣,是福州人最熟悉的鄉味。紅蟳米糕,是福州人對遊子最高的歡迎式,也是福州人重要場合中不可或缺的儀式。

如果說“鮮”是福州人靠海吃海的自然賞賜,那麼“甜”就是福州人對生活品質的個性追求。

▲喝了花生湯,就變甜甜甜甜甜。

花生湯,“福州甜”的典型代表,花生去皮,在漫長溫暖的熬煮中抹去堅硬,變得綿軟細膩。乳白色的花生湯帶著甜美和溫暖抵消辛苦疲憊。花生仁酥爛而不碎,完整保持自己的“風骨”,只不過在入口的時候立馬就會融化,完全“癱”在口腔中,綿軟拉扯。在福州,吃花生湯容易醉,因為實在也是太溫柔了!

▲芋泥有著柔柔滑滑冰淇淋般的口感。

福州還有個壓軸的甜品——芋泥,和花生湯一樣,都擁有令人羨慕的乳白色外表,芋泥是用煮熟的芋頭搗爛加紅棗、櫻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豬油等輔料制作而成。充滿想象力的福州人,還在傳統芋泥的基礎上發明了“八寶芋泥”和“太極芋泥”,不管是口感還是形象,都令人眼前一亮。

▲充滿創意的太極芋泥。

小時候最喜歡帶上一瓶大世界橄欖汁,在福州的大街小巷上邊走邊逛;長大後帶著媽媽牌紅糟給朋友炫耀;偶爾想家的時候也會自己買點“優的凍”涼粉回味。那些熟悉的味道,是生活中最溫暖的支撐。時光如梭,時易世變,身邊的一切都在改變,唯有家鄉的味道,一直在原點等你。

-End-

圖片、資料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註一下“深旅行”,更多精彩等著你!

輕輕道聲「早安」可否為我點個「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5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