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玉米不要直接下锅,注意关键的小技巧,煮

2023/1/15 来源:不详

最近逛超市,发现今年的新玉米已经上市了,宋朝杨公远作诗有云:“桂薪玉米转煎熬,口体区区不胜劳。“是说,刚摘下来的鲜玉米,熬成粥之后十分的好喝,但是这里的“玉米”是否是我们现在认知的玉米众说纷纭,因为有史记载的是玉米是在明朝才引入到中国的。

玉米在美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墨西哥地区,有一个文化现象就是——玉米崇拜,就和中国的“茶、酒”文化一样,得到了升华,玉米在这里,不仅仅只是一种食物,而是被推上了神物的地位,在民间也流传着许多传说。

特拉洛克是古时候墨西哥的雨神,可以说是墨西哥的“萧敬腾”,要知道,在古代农业经济中,雨水在农业中可以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掌管着雨季和旱季,直接掌控了农业的命脉,这个被当地人崇敬的神也被叫做“玉米神”,由此可见,玉米在当地人心中崇高的地位。

中国有女娲造人说,那么当时的墨西哥流传的便是玉米造人说了,当地人认为人是由玉米创造出来的,创造出来的人类也叫做“玉米人”,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墨西哥的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他的代表作品《太阳石》中写道:“你的玉米裙在飘舞歌唱,你水晶的裙子,水的裙子…“里面也是把玉米和人类融合在一起。

那么就是这么的神奇玉米,是怎么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呢?说到玉米的引入,不得不说的就是哥伦布了,就是那个历史书上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在15世纪末,哥伦布在美洲发现了玉米的存在并带回欧洲,并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和食用。

在16世纪的时候,玉米正式传入中国,在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书中称玉米为“玉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其叶苗俱似蜀黍而肥短。“这里的“玉蜀黍”中蜀黍,并不是现在网络用语叔叔的意思,而是玉米。

玉米传入中国后,也是受到大家的欢迎,并且广泛种植,到现在,玉米也是我国年产量位居第二重要的农作物。记得小时候,常听姥姥辈的人讲他们那时候是怎么靠玉米面窝窝头生存下来的,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玉米作为粗粮也是满足人们营养的重要口粮。

现在鲜玉米已经陆续上市,鲜玉米除了熬粥还有一个最原汁原味的吃法,那就是水煮了。水煮玉米,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玉米原始的味道,香甜软糯,记得小时候吃水煮玉米都是一颗一颗玉米粒儿的掰下来吃,现在都是抱着玉米棒大口大口地啃,倒是没有小时候的童趣了。

别小看水煮玉米,挑选好食材、水温等都要控制好,煮出来的玉米也会更加香甜,一起来看下吧。

食材挑选时间:

首先要在食材上下功夫,挑选出鲜嫩的玉米更事倍功半,现在超市里的玉米有些用扒开了皮,直接用保鲜膜包装,这样我们可以看得更直观,直接选择颗粒紧密饱满的即可,但是市场上有些带着叶子的我们应该这么挑选呢?

1、看外观:先看玉米叶子,新鲜的玉米叶子颜色鲜绿,如果叶子颜色发黄,可能存放时间稍微久一些,玉米的水分含量就会比较小了。

2、用手摸:稍微扒开上面的玉米叶,这个很多摊主都是允许的,看看上面的玉米粒是否饱满,用手指轻轻按压一下玉米粒,含水量高的玉米粒会更有弹性一些。

:玉米

:食用盐

————做法步骤————

1、把玉米扒掉外面的叶子,保留2层最里面的叶子包裹着玉米,然后把玉米放到清水中浸泡10分钟;

小贴士:这样做可以让玉米补充水分,因为从摘下来到运输到市场上需要一定的时间,水分稍微会有些流失,补充好水分会让玉米口感更加糯糯的。

2、然后把浸泡的玉米捞出放入锅中开始煮,记得一定要是冷水下锅,然后加入少量的食用盐;

小贴士:冷水下锅不仅可以让玉米熟得更快一些,同时也可以让玉米慢慢适应温度的变化,受热更加均匀,如果玉米直接放入沸水中煮,刚才下锅的玉米表皮就会迅速的受热变熟,口感上会偏老,加入食用盐可以让煮出来的玉米香香软软。

3、煮上15分钟左右,香喷喷、软糯糯的玉米就可以出锅了,用筷子串上,就可以开吃啦~

小贴士:煮的时间仅供参考,实际时间和火候大小、锅的受热程度、玉米的新鲜度有关系,可以使用筷子轻轻戳一下玉米粒,戳进去没有溅出来汁水就是熟了,也可以看下玉米的颜色,下锅的时候是浅黄色,煮熟之后玉米粒的颜色就是深黄色了。

结语

玉米新上市,可以赶紧买来尝鲜了,简简单单的水煮玉米,营养价值丰富,口感软糯香甜,鲜嫩多汁,一口下去,玉米的感觉在齿间绵绵的展开,最偏爱的就是这一口感觉了。

以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互相沟通交流,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的话,来给我点个赞吧~

感谢大家听我絮絮叨叨,我是热爱美食热爱记录生活的荔枝,内容为原创,未经授权禁止搬运转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4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