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陷入绝境的时候往前多走一步
2025/2/6 来源:不详长安回望秀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
这首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含蓄的写出了唐玄宗为博杨贵妃一笑所过的奢靡生活。
到底有多奢侈呢?
新鲜荔枝极难保存,素有“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之称。而岭南距离长安相隔五千余里。
在我们当下坐飞机都要两个多小时,何况只靠马力代步的唐朝,官员们要怎样将新鲜荔枝运到长安,博贵妃一笑呢?
马伯庸的短篇小说《长安的荔枝》就是以运送荔枝为切口点,讲了唐朝小吏李善德是如何通过亲身实验与精密的计算,完成这一任务的。
这本书豆瓣评分8.5分,作者写书只用了11天,一气呵成。我们读起来也是酣畅淋漓。
1、
莫泊桑在《羊脂球》里说:
困难人人都会遇到,但当困难到来之时,只要你保持一颗坚定的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上林署的小人物李善德,请了半天的假去买房,而这半天时间里发生了一件改变他命运的事情。
他的同僚趁他不在,将圣人派发的一项任务给了他。
以往,圣人派发的各种临时差遣,是让人眼红的差事,根本轮不到他这样的一个九品小官。
李善德回家的路上无意中将敕碟掉落,发现里面掉了一张小纸片,纸上居然写着一个“鲜”字。
殊不知,“荔枝鲜”和“荔枝煎”虽只有一字之差,性质却有天壤之别。
李善德在回去的路上被韩洄与杜甫一起拉走庆祝杜甫升官。
期间韩洄点明李善德这是圣人想送给贵妃娘娘的生日礼物,在这之前李善德完全可以横行无忌。只待六月一日一过便与夫人和离,给老婆孩子留一条生路。
杜甫却有不同的意见,他同李善德说:
“你纵然安排好一切后事,令夫人与令爱余生就会开心吗?”
“你去过岭南没有,见过荔枝吗?”
“你去都没去过,怎么就轻言无解?”
并非困难使我们放弃,而是因为我们放弃才显得如此困难。
杜甫告诉李善德他曾经遇到的一个老兵说过的一句话:
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搏出一点微茫希望。
二月,李善德听后决定亲自去岭南一趟。
他利用荔枝使得身份从上林署支了三十贯钱,买了一匹马,又索要了一张邮驿往来符券,一人一马离开长安。
只有真正行动起来,你才会知道困难到底难在哪里?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你真正走出了第一步,后面才会迎难而上。
李善德明算科出生,对数字非常敏感,他一路疾驰,研究路线、驿站、思考转运方法等等。他希望在数字中找出一线生机,即使最终失败,也不是因为自己怠惰之故。
2、
在路上足足奔波了一个多月,李善德终于进入广州城内。
李善德去拜见岭南五府经略使时,被当成了骗子,差点被拖出去沉江,只得了一道通行符牒。
他要知道那条线路最优,用什么储存工具,怎么样储存荔枝能保鲜的久一点等等,这些事要搞明白,必须要实验一下才能弄清楚,在得不到经略府的帮助的情况下,李善德选择与胡商苏谅合作,亲自去寻找荔枝进行试验。
为了掌握最直观的情况,李善德发明了脚程格眼,从上而下是各路人马,从左往右是里程距离。
李善德收到信息后,就用四色笔填入格眼。黑圈为不变,赭点为色变,紫点为香变,朱点为味变,墨点为流汁。
这样一来,荔枝在转运路上的情况便一目了然。经过多次实验,李善德终于找到了最佳的储存方法与转运路线。
现在他要返回长安,寻求朝廷的支持。
为此,李善德还特地写了一份书面报告。报告中先写明了从岭南转运荔枝得难度,然后写从岭南到长安的路况,以及他所选择的路线,一路上荔枝所用到的保存方法,所用花费等等。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开篇有这样的注解:
孙子兵法的计,不是用计,不是奇谋巧计,而是计算的计。
李善德通过自己亲身实验与计算,给自己在绝境中找到了一条生路。
正如《甄嬛传》里所说:
你一定要相信,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但是一定要坚持到底,最后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3、
书中的一些名言:
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台。
流程那种东西,是弱者才需要遵循的规矩。
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
缕缕被大家作为金句分享。
真正让李善德支撑到最后的,是因为他身上有一种“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的精神。
这是一种冲破一切阻碍,豁出命去守护我们所重视的东西,李善德就是凭借着这种精神,完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在转运荔枝得过程中,他发现自己越成功,朋友就越来越少,心里越来越愧疚。
在完成了荔枝使的任务,即将升官加职的时候,李善德选择放弃了这一切,当面质问杨国忠,得罪了权贵,被流放岭南。
在经历了荔枝转运过程中的各种事情,李善德也没有丢掉自己的善良。最终带自己的家人去岭南种植出一片自己的荔枝园。
正如林清玄所说:
一个人不管处在任何环境,都要坚持心灵深处的某些质地,因为有时生命的意义只在说明一些最初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