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文章多组学联合揭示常温下糖代谢变化如
2023/2/28 来源:不详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的糖类和有机酸是重要的风味物质,也是水果细胞结构和呼吸代谢底物的组成成分。它们还可以作为信号来调节果实的生长、发育和衰老,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因此,碳水化合物代谢对于调节采后果实的品质、成熟和衰老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吴振先教授团队在ScientiaHorticulturae上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analysisrevealedroomtemperaturestorageaffectedthequalityoflitchibyalteringcarbohydratemetabolism”的研究论文。文章利用多组学分析,通过系统探讨室温下荔枝果实果肉生理变化的调控,为荔枝果实的优化保存提供了基础,为研究果实碳水化合物代谢提供了参考。其中,中科新生命提供了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的检测和技术支持服务。
研究材料
室温保存0、2、4、6、8天的荔枝果实
技术路线
步骤1:室温储存过程中荔枝果实糖、酸含量检测;
步骤2: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联合解析影响果实风味的代谢路径;
步骤3:qRT-PCR和酶活检测验证组学数据。
研究结果
1.室温储存过程中可溶性糖(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的变化
新鲜的荔枝果实,酸酸甜甜,风味独特,而在室温储存一段时间后,果实风味就变得不太理想。为了探究储存过程中果实内部发生的变化,研究人员测定了室温储存0、2、4、6和8天的荔枝果肉中TSS和TA的含量。结果发现,TSS和TA的含量均下调,且TA的下调幅度大于TSS,进而导致糖酸比显著增加,影响果实风味。
图1室温存储过程中TSS和TA的含量变化趋势
2.室温储存8d后转录组和蛋白组分析
首先,研究人员对室温储存0d和8d的荔枝果实样本进行转录组和蛋白组检测,共发现个差异表达基因和个差异表达蛋白,差异基因和差异蛋白富集分析表明糖代谢发生了显著变化;接下来,研究人员将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联合分析,以实现基因和蛋白质谱的互补性和整合性。差异基因和差异蛋白共同显著富集在多个GOterm上,其中7个与糖代谢相关。这些结果表明糖代谢在室温储存8d的荔枝果肉中发生了显著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受基因和蛋白质的调节。
图2转录组和蛋白组联合分析
3.室温储存8d后代谢组学分析
为了评估室温储存如何影响代谢物,作者对室温储存0d和8d的果实样本进行代谢物检测,共获得79个差异代谢物,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糖代谢通路上显著富集,该结果对上述转录组和蛋白组结果进一步的验证。
图3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4.组学数据准确性的验证
为了验证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检测到的基因、蛋白质和代谢物丰度的变化,研究人员利用qRT-PCR对组学数据进行验证,其中Lcα-淀粉酶、Lcβ-淀粉酶、LcNI、LcSAI和LcSS的基因表达模式和蛋白表达模式与qRT-PCR数据一致,而淀粉、葡萄糖、果糖含量降低,蔗糖含量,与代谢组学检测结果一致,该结果与各组学的数据结果相互印证。
图4qRT-PCR和酶活检测
小编小结
本研究通过多组学平台分析了0d和8d荔枝果肉的差异,探讨了室温储存的荔枝果肉的质量变化。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结果表明糖代谢途径发生了显着变化。糖代谢途径的变化影响了糖和酸的组成和含量,从而导致风味发生变化。该结果从多个角度解释了常温贮藏荔枝果肉的生理变化和调控,为研究水果糖类代谢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