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渣里有大学问五分钟教你如何从叶底分
2025/3/25 来源:不详我们可以从茶叶的汤色、香气、味道、干茶外形以及叶底来判断茶叶的品质,而且以上几个因素的综合评价是更准确的方式。那么为什么把叶底拿出来单独讲呢?
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很多人不重视叶底,把茶一喝,感悟一下茶的滋味和香气,顺手就把茶渣(即叶底)给扔掉了。
二是,香气滋味的主观性较强,特别不太懂茶的朋友,根本不知道别人说的香气滋味是个啥,或者别人说有荔枝香,他也不好意思说没有。
还有一种极端的情况是,明明自己觉得很难喝,但有人说这是好茶,那这时候怎么办。去看叶底。或许它能让你更准确地判断茶叶品质,因为叶底好坏更具客观性。
接下来贝叶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来判断叶底好坏。而现在正值春茶季节,本文就主要以绿茶为例来讲,大家可以活学活用。
老嫩
绿茶追求鲜爽,茶叶的老嫩度是叶底好坏的重要标志。
一般来说,芽头多或一芽一叶为主的绿茶大概率是好茶。特别是毛尖、秀芽、雀舌、毛峰这种突出原料等级高的产品更是如此。
为什么说是大概率呢。因为有特殊情况存在。比如,太平猴魁和六安瓜片这两种绿茶,芽头并不是高等级的象征。
高等级的太平猴魁以一芽二叶为采摘标准,所以千万不要看着人家叶片大,就说它等级低。
▲太平猴魁的叶底
六安瓜片更特殊,它是我国名茶中唯一由单片鲜叶制成的,不含芽头,当然也不含茶梗。
不过无论是叶片还是芽头,好的茶,泡完后会舒展光滑,而不是如皱巴巴的草稿纸。工艺在这里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六安瓜片的叶底
柔韧度
细嫩度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拿起叶芽在手指上捏捏,或是轻轻揉搓,感受其是否有弹性。
叶片有弹性,轻轻揉搓不烂,这是好茶的象征,反之,就是质量差的茶。
当然,假如茶叶不好喝,比如滋味寡淡、没香气,像喝白开水似的,这样的茶即使是全芽头,也不能算顶级好茶。
因此这几年有一种声音,在呼吁消费者不必盲目追求全芽头。因为这种茶可能是为了外形,而牺牲了口感。内含物质还没有积累够,就开始采摘了。
色泽
好的绿茶,由于其采摘比较鲜嫩,而且做工优良,因此叶底一般呈翠绿或黄绿色。而那些绿茶叶底暗淡而不亮,其品质一般来说较差。
一般来说,用蒸青工艺制成的茶,叶底呈翠绿色为正常;而用炒青或烘青工艺制成的茶,一般黄绿为正常。
▲蒸青工艺制成的恩施玉露
而造成叶底暗淡的原因差不多三种,一是采摘等级差,粗老叶片和梗多;二是做工出了差错,比如火过重,茶叶被灼伤了,或者受热不均;三是保存过程中受潮,或许是陈年绿茶。
匀齐
喝茶不仅是喝滋味,还有审美。茶叶的匀整度,就是主要的标准。
很多名优茶是人工用手一颗一颗采摘的,这样的茶均匀整体,漂浮在杯子中十分好看。
当然,一些机采茶叶也可能匀齐,那需要在后期的加工过程中,按照等级不同进行分拣。分不同等级和批次加工生产。
结语
要做到能准确地评判一款茶的好坏,需要多年的工夫,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需要多实践。掌握好实践技巧,需得注重每个细节,那么就从别忽视叶底开始吧。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