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一骑荔枝来,岂独杨妃带笑尝
2023/2/23 来源:不详白癜风可以治疗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人杜牧这首《过华清宫》问世后,荔枝的大名远播南北。宋人苏东坡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让荔枝成为人们心目中最具广东地方特色的岭南佳果。
著名编剧家陈冠卿,也将二位大诗人的佳句写进了粤曲《荔枝颂》里:
说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早替荔枝写颂词,东坡被贬岭南地,日啖荔枝三百余。
荔枝产于中国南方,它在中国的栽培和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最早关于荔枝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文中写作“离支”,割去枝丫之意。原来,古人已认识到,这种水果不能离开枝叶,假如连枝割下,保鲜期会加长。对此,明代李时珍也认可。《本草纲目·果三·荔枝》〔释名〕:“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大约东汉开始,“离支”写成“荔枝”。
长安不产荔枝,为博取妃子一笑,唐明皇下旨要从南方上供。于是一个驿站接一个驿站,一匹骏马换一匹骏马,累死了多少骑卒啊。
据《新唐书·后妃·杨贵妃传》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又有《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宋代大文豪苏轼在《通鉴唐纪》中也写道:“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涪州即今重庆涪陵。所以,有人认为,杨贵妃吃的荔枝很可能不是来自岭南,而是来自蜀地,也就是贵妃的家乡。
但据史料记载,当时已出现了荔枝的保鲜方法,“以连根之荔,栽于器中,有楚南至楚北襄阳丹河,运至商州、秦岭不通舟揖之处,而果正熟,乃摘取过岭,飞骑至华清官,则一日可达也”。就是把荔枝树在快成熟的时候连根带土移植器皿之内,从广东水运至到湖北襄阳,丹江口这一带,再一直运到商州、秦岭不通船的地方,然后荔枝果实正好成熟,采摘下来,一日八百里运到长安。
另外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广东新语》记载的办法:“藏荔枝法,就树摘完好者,留蒂寸许,蜡封之,乃剪去蒂,复以蜡封剪口,蜜水满浸,经数月,味色不变”。。第三种方式就是徐勃在其《荔枝谱》介绍的另一种办法:“乡人常选鲜红者,于林中择巨竹凿开一穴,置荔节中,仍以竹箨裹泥封固其隙,藉竹生气滋润,可藏至冬春,色香不变”。
既然可以保鲜,杨贵妃会选择更加鲜甜可口的荔枝吧。何况,高力士是广东潘州(今广东高州)人,他自幼生活在潘州,直到十五岁时才从岭南来到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对童年生活过的地方记忆犹新,尤其当地盛产的荔枝。高力士也是吃人间百谷的,自然不忘故地鲜果,后来发迹将其推荐引入宫廷,自在情理之中了。
清代两广总督阮元曾写一首《岭南荔枝词》:
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
高州根子镇柏桥村的一老荔枝园叫贡园,该园成园于隋唐年间,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老荔枝树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古荔园之一,被誉为“荔枝博物馆”。据说唐朝宦官高力士当年进贡给杨贵妃的荔枝就出自该园而得名。
目前,贡园里还有古荔枝树39棵,这些古树的树龄至少有年,最长的达到多年树龄。这些老荔枝树虬枝屈节,根若盘龙,枝干交错,千姿百态,相映成趣,极具观赏价值。尽管这些荔枝树都已巍巍老矣,却依然年年花事不绝,岁岁果压枝头,灿然地绽放着满树的辉煌。
高州荔枝品种多样。有白蜡、黑叶、糯米糍、桂味、红皮……由于土壤适合荔枝生长种植技术高超,荔枝风味独特。尤其是白蜡,核小皮薄,肉厚鲜嫩,清甜可口,令人回味。不过,白蜡的栽培历史才两三百年,杨贵妃与高力士当然品尝不到了。
如果杨贵妃当年也有此口福,估计她最爱的不会是妃子笑,因为妃子笑略有酸味稍有渣。
今天,我们比杨贵妃更有口福,当你品尝鲜美的荔枝时,可别忘了品一品荔枝诗,会更有风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