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前后,荔枝红了
2022/10/25 来源:不详北京看青春痘的医院 http://m.39.net/news/a_9113049.html
每年端午节前后,正是荔枝成熟的季节。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数据显示,年全国荔枝总面积.11万亩,其中广东.99万亩,广西.43万亩,海南37.26万亩,福建21.22万亩,四川18.11万亩,云南14.10万亩。广东荔枝甘滋爽脆、鲜嫩多汁,占全国荔枝产量的5成以上。
荔枝也叫离枝、丹荔。按朱应《扶南记》:此木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斧刻取其枝,故以为名。司马相如《上林赋》作离支,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
由此可知,古人很早就已经认识到,荔枝这种水果不能离开枝叶,若是单个割下来,味道就变了。假如连枝割下,保鲜期就会加长。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水果店卖荔枝,都是连着枝叶的。
《本草纲目》记载:荔枝生岭南及巴中。今闽之泉、福、漳州、兴化军,蜀之嘉、蜀渝、涪州,及二广州郡皆有之。其木高二三丈,自径尺至于合抱,类桂木、冬青之属。绿叶蓬蓬然,四时荣茂不雕。其木性至坚劲,土人取其根,作阮咸槽及弹棋局。其花青白,其子喜双实,状如初生松球。壳有皱纹如罗,初青渐红。肉色淡白如肪玉,味甘而多汁。
顾微《广州记》云:荔枝冬夏常青,其实大如鸡卵,壳朱肉白,核黄黑色,似半熟莲子,精者核如鸡舌香,甘美多汁,极益人也。
北宋诗人苏轼被贬岭南时就尤为偏爱荔枝,初尝荔枝便大发感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中医看荔枝
荔枝味甘性温,入心、脾、肝经。有养血健脾、温中散寒的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止渴,益人颜色;食之止烦渴,头重心躁,背膊劳闷;通神,益智,健气;治瘰疬瘤赘,赤肿疔肿,发小儿痘疮。朱丹溪云:荔枝属阳,主散无形质之滞气,故消瘤赘赤脚者用之。
古典医籍对荔枝的评价:
《医林纂要》:“补肺,宁心,和脾,开胃。”治胃脘寒痛,气血滞痛。
《日用本草》:“生津,散无形质之滞气。”荔枝不仅能够生津,还能消肿解滞,让气血通行。
《玉楸药解》:“暖补脾精,温滋肝血。”荔枝对温补孩子脾阳会有很好的效果。
《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中清肺,生津止渴,利咽喉。”治产后水肿,脾虚下陷,咽喉肿痛,呕逆等证。
古典医籍对荔枝应用:
痘疮不发:荔枝肉浸酒饮,并食之。忌生冷。《闻人规痘珍论》
风牙疼痛:用荔枝连壳烧存性,研末,擦牙即止。孙氏集效方:用大荔枝一个,剔开填盐满壳,煅研,搽之即愈。
呃逆不止:荔枝七个,连皮核烧存性,为末。白汤调下,立止。《杨拱医方摘要》
吃荔枝须知
《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气味纯阳,其性畏热。鲜者食多,即龈肿口痛,或衄血也。民间也有“一颗荔枝三把火”之说。因此易上火之人,在吃荔枝前后可适当喝点淡盐水。
中医认为,盐乃咸寒之品,有清火凉血的作用。咸入肾,能引火下行,因此吃荔枝前后喝盐水可以防止虚火,兼能醒脾消滞。
此外,荔枝壳性苦寒,能解荔枝之热,吃完果肉后,还可用荔枝壳煎水喝帮助下火。按《物类相感志》云:食荔枝多则醉,以壳浸水饮之即解。此即食物不消,还以本物消之之意。
阳盛体质、阴虚燥热、湿热偏盛者不宜多食。荔枝比较甜,中医认为甘甜之品易生痰生湿,所以阴虚火旺体质(口臭、痰黄、牙龈肿痛等)者也不宜多食。
谨防“荔枝病”。因为荔枝含有大量果糖,吃多了会刺激胰腺胰岛分泌大量胰岛素,极端时会导致低血糖。
荔枝的别样吃法
红糖蒸荔枝
材料:荔枝克,菠萝克,豌豆50克,红糖克,香精1克。
做法:先将豌豆粒焯水过凉,菠萝切成方丁,菠萝丁逐个镶入荔枝,将镶好的菠萝荔枝,口朝上摆入容器中,豌豆粒摆在四周,放上红樱桃,加清水适量,下入香精与冰糖,上笼蒸约20分钟,取出即可上桌。
功效:润肺消炎,益脾健胃,滋补气血,清心安神。
荔枝虾球
材料:荔枝5个,鲜虾5个。
做法:荔枝去核。鲜虾去壳,挑虾线,剁碎成肉泥。加入盐腌制调味。虾泥塞入荔枝中。清蒸10分钟。
功效:养血健脾,补钙益肾。
注意:过敏的人慎吃,1岁以内的孩子不能吃。
此外,据《泉州本草》记载,用荔枝干果10枚,粳米适量,酌加山药或莲子,煮成荔枝粥,口味甘酸,能开胃丰胸,养血悦色,使人皮肤润泽娇美,深得爱美女士们喜爱。
来源:广东中医药、广东共青团、茂名发布、医院、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
编辑:黄怡辛
责编: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