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美娃知节气盛暑已至ldquo
2022/9/11 来源:不详大
DASHU
暑
大暑处在中伏里,全年温高数该期。
洪涝灾害时出现,防洪排涝任务急。
我们一起来欣赏美术组老师为大暑创作的景泰蓝金丝沙画作品。
盛
夏
大暑节气特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盛
夏
大暑习俗
1
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2
吃荔枝“过大暑”
福建荔枝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果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品尝。
3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4
喝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盛
夏
大暑创作
01
四五班
为了迎接“大暑”节气,四五班的同学们开展了办手抄报、绘画、创作书法作品以及录制有关习俗的视频等一系列活动,大家热情高涨。通过开展“大暑”节气主题活动,同学们学习了古人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知识财富,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了传统节气的快乐,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更加热爱。
手抄报
书法作品
四五班大暑节气视频创作
02
四六班
大暑至,夏正浓。在传统文化日益被人遗忘的时刻,四六班的孩子们纷纷利用办手抄报、绘画、录制有关习俗的视频等活动,亲身感受传统习俗的乐趣,度过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大暑。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更加感兴趣,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热爱,定会把祖国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发扬下去。
手抄报
四六班大暑节气视频创作
盛
夏
大暑三候
中国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每到大暑时节,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细菌容易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另外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三候是说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
盛
夏
大暑谚语
农谚是节气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谚语里蕴含的道理。
1.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2.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3.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
4.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5.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6.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7.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盛
夏
大暑诗词
《大暑》(南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大暑节气蕴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子美娃能够亲身感受大暑节气的魅力,见证自己的点滴成长,争做子美代言人。
近日来,因为遭遇多年不遇的强降水,全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汛情,形势严峻。请大家尽量待在家中或者安全的地方,注意观察周边环境,提高防水、防电、防灾、避险、自救能力,安全度汛!
大暑虽至,暴雨连绵,共筑防汛,团结一心,共度难关。
END
享受教育
自觉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