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长安的荔枝马伯庸

2022/12/4 来源:不详

怎样才能治好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927619.html

奇怪小姐queergirls

象牙塔里看世界

以法学的理性以传媒的温度

文柚子85号

#书籍简介#

《长安的荔枝》

马伯庸

标签:

历史、小说

小人物、初心坚守

写在前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人们感动于杨贵妃和唐玄宗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的故事。

却不知道这一枚小小的荔枝在谱写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同时,背后却隐藏着官场上的风云诡谲。

唐朝的历史,只会记住位高权重的一个调令,皇上与妃子的伉俪情深。

不会有人关心命令下达后,执行者付出的心酸无奈,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什么。

但是马伯庸,以一个九品小吏的视角,写了一个有原型历史的小说,故事讲的就是这为人称道的爱情神话,关于荔枝的故事。

这真真是一本有趣的书,作者十天一气呵成,读者读得酣畅淋漓。

故事很短,道理无穷,书与人,皆如人与人之间,相识尔尔,莫在于缘分有时。

故事的主角,叫作李善德,这一天,他接到了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鲜荔枝。

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离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为了家人,李善德决心放手一搏。

在胡商等人的帮助下,李善德靠着精密计算和反复试验,确定了保存方法和转运路线,将时长控制在十一天,运鲜荔枝之事终得落实。

万事俱备,李善德却没料到,横亘在他面前的大山,是官场。

为了鲜荔枝,他失去了朋友,又险些丢掉了性命,却始终没有失去为人为官的本心。

官场诡谲,而初心未改,反使得他在乱世中得以保全。

这个人物是有历史原型的,马伯庸在查阅史料时,无意中看到了一名叫作周德文的厢长,负责催办钱粮,去全国各地采购各种建筑材料,支援新京城建设。

又在武则天时期,发现了一名司农寺上林署令李善德,然后将周的故事,接到李的身上,将其背景设置在了天宝十四年。

故事巧妙在于以一个小吏的视角去审视盛唐的历史,以小见大。

有人说:“马伯庸是历史鬼才”。

我深表认同。

他的书有很多被翻拍成了电视剧,包括《风起洛阳》、《长安十二时辰》,以及将要播出的《显微镜下的大明》。

历史爱好者推荐去看这些剧,尤其是细节控。

回到正题,这本书将场景设置在长安、岭南、皇宫······

小小的荔枝,将李善德的命运,岭南的胡商,种荔枝的侗女,以及官场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关系般的当权者联系在一起。

个中酸楚,皆是因为,人人心内的原始欲望,“金钱与权力”。

书中这样描写长安的皇宫——

“在晨曦的沐浴下,大城的上缘泛起一道金黄色的细边,仿佛一位无形的鎏金匠正浇下浓浓的熔金,然后随着时间推移,整片墙体都被缓缓笼罩,勾勒出城堞轮廓,整座城市化为一件精致庄严的金器,恍有永固之辉”。

朋友告诉他做事要圆滑:和光同尘,好处均沾,花花轿子众齐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

在办好鲜荔枝这件事时,他有过动摇,想过写下和离书,保全妻儿,一死了之。

但每每又重新振作,希望望,绝望,失望,又重燃希望。

他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在众人眼中,他为蝼蚁,不过是当权者一时兴起的玩物,荔枝也是,是当权者彰显权利的一个倾泻口。

惧怕当权者的权利,他失去了胡商的信任,丢掉了自己的朋友。

原本经过了经天累月的计划,因为贵胄的一句话,不得不推翻重来,使侗女的荔枝园毁于一旦,只能眼睁睁忍受侗女的投来了厌恶目光。

他的心是痛的。

看着朋友一个一个离开,他的精神也如从树上摘掉的荔枝一点点发苦发涩,渐渐枯萎。

几经周折,他全然变了一个人,为了达到任务,有了手握权利者该有的模样。

做事果断,狠心,不择手段。

他断了右腿,跟着荔枝的队伍回到了长安。

不出所料,等来的是圣人的赞许,无数趋炎附势着殷切的目光。

对于一直希望买的宅子,他唾手可得,只要继续——

继续扮演权利拥有者该有的样子······

但是他没有,在面对杨国忠靠附近增加附近农户税收的方式使得荔枝转运成为每年的皇贡时。

他做出了这辈子从来没有过的举动,第一次他违逆了位高权重的命令。

他道:“为相者,该当协理阴阳,权衡万事,荔枝与国家,不知相公心中到底如何权衡,圣人心中,又觉得孰轻孰重?”

他惹怒了宰相被流放到岭南。

但那一年,朝廷恰逢“安史之乱”,隐居岭南的他幸免于祸乱。

因祸得福,善莫大焉。

一个强盛的朝代结束了,就如一颗鲜美的荔枝,渐渐色变的过程,迅速且慌乱,让人觉得不真切。

写在最后

这个关于荔枝的故事很动人,应该也被翻拍成剧才是。

李善德这个官吏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乐天知命,有着骨子里对于当权者的怯弱。

但他对于“生命”又有小草般的坚韧。

我们不可能成为“诗仙”李白将盛唐写于笔端,也不可能都会是杜甫,将忧国忧民镌刻在心上。

但我们可以做李善德,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祢天真。

作者:柚子85号

编辑:刀笔

校对:晏南亭

图源: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2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