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村河上方山的香椿,别有滋味
2023/4/9 来源:不详韩村河上方山的香椿,别有滋味;曾经有人讲,春天是可以用味道描绘的。
细心的人能从食物中吃出阳光和微风的气息,万物争相复苏,很多时候一口就能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
只要保持足够的好奇心,人总会通过味蕾在这个季节里发现新的温情,并且重拾对未来应有的展望。直到我遇见了一盘香椿。
对于爱好者来说,香椿是大自然最高级的抚慰,所有春味都浓缩其中,但在另一些尝试者看来,它的功能主要是唤起对生命的珍视。
人间四月芳菲尽,房山香椿始盛开。如果有人问:春天必吃的一道美味是什么?那当然是香椿啦!而且,必须是房山的知“椿”产品——上方山香椿。
北京房山区韩村河镇圣水峪村地处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旁,村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香椿种植是圣水峪村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圣水峪香椿历代驰名香味十足,品质极优。
据记载,早在明永乐年间由隐居圣水峪村太湖山的辅政高僧姚广孝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帝食用。
说起上方山香椿那可不一般,年4月获得了农业农村部签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正式成为北京市地理标志农产品。
每年谷雨季节前后,香椿发出嫩芽,采摘顶芽,可制作多种佳肴。既然是佳肴,当然得“食在当地,食在当季”啦。
圣水峪村村民历代种植香椿对香椿采摘、管护、修剪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因此圣水峪香椿别有滋味,有其道理。
近期正是香椿上市的时节,如果您来到韩村河镇上方山下的圣水峪村,在村民的房屋旁、道路两侧甚至山坡上,
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小不一的香椿树,这些树上早已钻出紫红色的香椿,在这里香椿种植的面积已达余亩以上。
据悉,韩村河镇圣水峪村香椿的采摘期可持续至4月底,之后,想吃鲜美的香椿,可以尝试香椿酱等深加工产品。
走进韩村河镇圣水峪村香椿加工厂内,一阵阵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厂里工人们正忙着将一筐筐刚刚采摘回来的香椿进行挑选分类,
经过清洗、加热杀菌、包装、冷藏等程序,将鲜嫩的香椿变成可四季供应的香椿酱等深加工产品。
香椿是韩村河镇的特色农产品,因其风味独特、香气浓郁,营养及药用价值高而深受消费者欢迎。
但香椿采摘期短、难以储藏保鲜等不利因素成为香椿产业持续发展的硬伤。对香椿进行深加工是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的必经之路。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香椿叶厚芽嫩,绿叶红遍,犹如玛瑙、翡翠,香味浓郁,营养之丰富远高于其他蔬菜。
文人墨客的丹青诗卷里,鲜有香椿的影子。许是古代知识分子眼中,香椿其貌不扬,其花无色,其香不溢,其品不高,既无遒劲有力的松梅有风骨,也无幽眇绽放的兰草有格调。
的确,香椿的树干不挺拔、也不矮小,枝叶不繁茂、也不稀零,别无长物,过于普通,也就少了入诗入画、登堂入室的资质,与路旁蒿草盖无殊异了。
可是农人心中,香椿堪称“庭前瑞草”,点缀着有滋有味的生活。于是,房前屋后,凡空隙处,都愿动手移植几棵香椿,不求荫,不赏花,不观叶,不闻香。所翘首的,乃是来春
嫩叶生发,餐桌上添一道鲜美的菜肴。香椿有奇香。不同于和风送来的柔柔花香,这种香藏在紫赤的嫩芽里,掐下一捧,浓烈扑鼻。《舌尖上的中国》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香椿嫩芽当作美食的国家。
香椿头切碎拌豆腐,着香油数滴,便成了独特的春季农家美食,汪曾祺先生的评语是“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香椿是美食届当之无愧的“老网红”。中国人食用香椿历史长达数千年。早在汉代食椿习俗就己遍布大江南北,至唐宋食椿更盛,曾与荔枝一起作为南北两大贡品,深受皇上及宫廷贵人的喜爱。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春菜》一诗中提到:“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这里的芽就是指的香椿芽。宋代苏颂编著的《图经本草》载:“椿木实而叶香,可啖。”
元金时期素有“北方文雄”之称的元好问《溪童》一诗写道:“溪童相对采椿芽,指似阳坡说种瓜。“但一品品登峰造极的香椿料理,却形成于晚明迄今的五百年间。
北宋嘉祐年间苏领在《本草图经》中表示:“椿木实,而叶香,可啖”,南宋时期小孩出门玩都能摘两根回家。
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香椿叶苦、温,煮水洗疮疥风疽,消风去毒”,徐光启认为它适合用来救荒,戏曲作家高濂还记录过人们把新鲜香椿当茶泡的壮举。
香椿不仅仅是一种树上蔬菜,也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和和文化价值的古树。《庄子》有“上古有大椿,以八千岁为春秋”之说,故至今仍称长寿者为“椿寿”。古人云:“绵绵庆不极,谁谓椿龄多。”
自古以来,香椿就是长寿的象征。香椿文化传承千年,所以,香椿从来都不是一种平庸的食物,在中国历史上,它是少数能够超越阶级、突破民族的、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的蔬菜。
有朋友告诉我,香椿是春天的恩赐,也是餐桌上的灵魂,最朴素的手法就能激发它的最佳状态。
在他的介绍中,香椿炒鸡蛋,给肉都不换。如果和辣椒粉一块做成香椿辣子,那么再普通的馒头都会被点化成超越菜系规则的圣物。
常吃椿菜,春天长在,这是我的一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