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哪个地方才是荔枝之乡科普一下
2023/11/16 来源:不详每当到了夏天,也就是荔枝上市的季节,很多人都喜欢荔枝这种水果,甚至连吃货界的杨贵妃也不例外,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能博杨贵妃一笑的荔枝也是甘甜多汁、鲜香美味,那么大家知道,中国哪里是真正的”中国荔枝之乡“吗?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说说!荔枝的种植地分布在中国的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其中广东栽培最多,福建和广西次之,四川、云南、贵州及台湾等省份也有少量栽培,那在这么多的种植地中“中国荔枝之乡”到底是哪里呢?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灵山县,据灵山县志记载,灵山荔枝种植开始于唐朝,到了宋朝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可谓是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到目前为止,灵山荔枝的品种有灵山香荔、妃子笑、黑叶等35种,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灵山荔枝好吃,而且在年,国家质检总局已经批准对灵山荔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灵山县也曾经两次被评为中国荔枝之乡,灵山位于广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里全年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特别适合荔枝的生长,再加上灵山人民的勤劳朴实,不断提高灵山荔枝的产量和质量,这些也造就了中国荔枝之乡的美誉。2、广西桂平市麻垌镇,麻垌镇位于桂平市东南部,属丘陵地带,东南高,西北低,是远近驰名的荔枝之乡,素有“中国荔枝第一镇”之称,相传此地是种苎麻的田垌,因此而得名。桂平麻垌荔枝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多年。《三国黄埔》一文记载,东汉初年“武帝破南越起扶荔宫”,此后,荔枝便成为南越各地方官上贡的珍品,其中广西桂平麻垌就是荔枝贡品的重要来源地之一。宋代诗人苏东坡在《荔枝叹》中描述了远在西汉和帝永元年间(公元39—年)便有“永元荔枝来交州”之事,苏轼为反映西汉统治者不惜一切代价得到“尤物”,而要庶民以最快速度将交州(即是桂平麻垌)荔枝取道湘西穿秦岭运抵第安,特以诗云:“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堆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籍,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彩,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明朝王象晋新编著的《群芳谱》也具体地将桂平麻垌南乔、西岸的黑叶荔作了记述。清代末年桂平县内诗人崔肇琳特地将他作的诗集取名为《扶荔轩诗存》。年、年在贵县罗泊湾发掘的汉墓中,均有麻垌禾荔型的荔枝干果殉葬,便是一个证明。如今,麻垌镇的白石村就有四五百年树龄的老荔枝树5株。其中该村9队的蒋业新户就有3株老荔枝树,覆盖面积达1.2亩,高产年份产果达公斤,折合亩产公斤,平均株产达公斤。何村何裕贵屋前的一棵荔枝树,种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余年,已换了十四代主人了,仍然生机旺盛。此老树高8.75米、冠幅15.4米,南北宽15米,主干直径2.7米,至今每年产果在千斤以上,人称“荔枝王”。麻垌镇是中国荔枝之乡。麻垌荔枝具有悠久的历史,品种多、品质优良、产量高,饮誉国内外。早在80年代初期,中国外交部曾指定采购麻垌荔枝送朝鲜金日成首相。年被“首届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桂平市麻垌镇中国荔枝之乡”美称。麻垌镇适宜荔枝、玉桂生长,荔枝生产历史悠久,麻垌荔枝以色鲜、味美、香脆可口、核小肉厚而驰名全国,素有“中国荔枝第一镇”之称,年通过自治区专家验收获“无公害水果”称号,年建有广西首个荔枝出口基地亩,麻垌荔枝种植历史悠久,据桂平县志记载,桂平麻垌种植荔枝的历史超千年,百年老树可寻可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年,桂平“麻垌荔枝”获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麻垌镇被命名为“广西麻垌荔枝之乡”。麻垌荔枝有禾荔、簕荔(桂味)、麒麟荔、秀石荔、立秋荔、草莓荔、无核荔、青荔、鸡嘴荔、挂绿、贵妃红、仙进凤、鉴光红糯等品种40多个,还有未命名的新品种,早中迟品种齐全。经过多年的努力,桂平荔枝在深度产业开发方面也取得相当成效,拥有荔枝酒、荔枝蜜、荔枝罐头、荔枝干、荔枝醋等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深受广大客商和游客的喜爱和好评!3、广东增城的荔枝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中国是最早栽培荔枝的国家,岭南地区又是荔枝的原产地,增城北部的正果兰溪地区原有野生的荔枝树。建元六年(前年),汉武帝征服岭南后,对岭南荔枝情有独钟,于是下诏让岭南官吏年年岁贡。建武元年(25年),东汉桂阳郡太守卫飒开凿了一条由岭南至湖南的西京古道,全程约五百余里。唐时以首都长安为中心,有七条重要的放射状的驿道通往全国各地,其中有一条从长安至岭南的驿路,由长安经襄州(今湖北襄樊)、鄂州(今武汉市武昌)、洪州、吉州、虔州(今江西赣州)直达广州。古道两侧修有驿站、公馆,装备快马骑手,对荔枝实施换人换马的接力运输,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把鲜美的荔枝送至皇宫。增城荔枝北宋熙宁九年(年),张宗闵编写了《增城荔枝谱》,虽现已失传,但一个县的荔枝种植被编成专著,可见增城荔枝栽培的盛况。宋末元初,陈大震编纂的《南海志》,在物产荔枝条目中云:“今佳品多出增城,其名有脆玉、麝香匣、大将军、小将军、皱玉、状元红、绿罗包、紫罗包、大丁香、小丁香、天茄子、黄泥子、水晶团、犀角子。又有金钗子,一名丫髻子,荔枝之小者,并蒂而生,味甘无核。又有海山楼者,宋诸司以重五日阅舟师於海山楼(按地在今广州市区内),率以是日至,因名焉。”从上所述,可见增城荔枝生产在当时的重要地位。有“(荔枝)今佳品多出增城”的记载。由此可见,增城荔枝生产在当时的重要地位。苏东坡被贬岭南,得以与岭南佳果荔枝结下不解之缘,并写下了很多赞颂荔枝的诗。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应是《食荔枝》中的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对荔枝的喜爱散见于其诗文全集《苏轼集》中。《苏轼集》卷七十八、与傅维岩秘校四首(之二):增城荔子一篮,附去人持上。不罪!不罪!某又上。此篇描写了苏轼以荔枝赠友人,词句直白。明清各个时期编著的《增城县志》均能发现关于增城荔枝的记录。增城沙贝(今新塘)栽培荔枝,明代中叶已很闻名,到明末清初,广东“荔枝,以增城沙贝所产为最,”其状元红等,贱如菽粟,岁收数千万斛,贩于他方。”经过沙贝人民多年的培植,“所产荔枝多异种”。明嘉靖年间的《增城县志·食货类·果属》正式记载了荔枝。其后清朝的康乾盛世中对荔枝的描述更为详细,其中清朝康熙年间的《增城县志·食货·物产·果品》谈及荔枝种类多。清朝乾隆年间的《增城县志·物产·果品》记载:“多荔枝。粤中荔枝以增城沙贝四望冈所产为最。土黄润多沙,潮味不到。自挂绿以下数十种,色味香迥异他县。”而清嘉庆编修同治十年重修版《增城县志·物产·果品》所记荔枝内容与乾隆志相同。到了清朝宣统年间的《增城县志·物产》所记荔枝除与乾隆志相同外,增加的内容是:“今此种(尚书怀)最多。案:挂绿一种,近以县城西门外西园一株为最名贵,价值十余倍于其他。究其他佳者亦如之,且或过之。槎冈水晶球一种亦美,当不减挂绿。此外,犀角子、桂昧、糯米糍、宋家香、进奉、玉荷包,各种俱佳。年08月23日,增城荔枝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纠结那些表象的东西,因为,哪里才是真正的“荔枝之乡”这个问题并非重点,我们更应该从这些美誉中看到人们背后的辛劳和不断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