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孤单会使我伤怀,也会试着让自己想得开

2024/8/16 来源:不详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被贬岭南时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名——《惠州一绝》。

苏轼《惠州一绝》早在高中学习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已经得知,在那里是作为荔枝味美的佐证而引用的,多少年来也没太注意这首诗。这段日子拿诗词来消遣,觉得如今才是对这首诗懂点了。

这首诗是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惠州在今天的广东惠州市,属于热带了。现在这里是发达地区,但北宋是荒蛮之地。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贬了,比起第一次黄州被贬,他的承受和适应能力要强多了。但被贬总是免不了痛苦的,即使他豁达。就我的比较曲折的经历和比较豁达的个性来说,这种理解是有发言权的。

“罗浮山下四时春”,四季如春,比起其他地方,没有萧瑟的秋天,更没有冰天雪地的冬天,自然环境是新奇的。当然那里天气炎热,生活不便,不过在乐观豁达的诗人眼里,这些是忽略不计的,遇事往宽处和好处想。

“卢橘杨梅次第新”,他们依次成熟新鲜,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水果可以享受,这两种水果尽管是比较平常的,但四季能吃到新鲜的,比起别人已经是难得的口福了。

“日啖荔枝三百颗”,荔枝属于比较稀罕的水果了,当年只有杨贵妃这样的人能吃上,她吃的需要星夜兼程运送,也不是新鲜的。我能吃上荔枝,而且是新鲜的,更是只管大量的吃,比杨贵妃还要享受口福。有人说作者写得不对,吃这么多会上火伤人的,不可太拘泥于文字,这是夸张,无非是强调在这里可以尽情的吃新鲜珍果——荔枝。

笔者注:关于“一骑红尘妃子笑”给杨贵妃快递而来的荔枝,到底产自何地,自唐朝以来,就有不同的争议,有的说是产自四川巴中;有的说是产自岭南;也有的说是产自福建。

“不辞长作岭南人”,既然这样,我就不拒绝长期作岭南人了,这个地方挺好的。在这里,他随遇而安,黄连树下吹喇叭——苦中作乐,放大快乐,而且自得其乐了。

在长期的贬谪中,他练就了这无论何地何时都能捕捉某些或一时而非永恒或者长久的好处和快乐的能力。我当年不痛快时,写有《游东园》:“玉阑桥头观鱼跃,青松冈上阅庄经。瞑目翼亭卧不尽,天地人间四月风”。那一会儿真痛快,难得的痛快,可后来还是不免忧伤。这里有他的乐观豁达的性格,也应该有他自我安慰和故作坚强的成分。

我不能绝对的断定苏轼主观上还有不向政敌示弱的意思,你们不是把我贬到荒蛮的地方吗?其实这里挺好,我过得挺快乐,其奈我何!就像孙悟空在老君八卦炉里喊痛快那样。但客观上绝对起到了这个作用。其政敌们以为你不是在惠州挺舒坦吗,你就别舒坦了,我把你贬到更荒蛮的儋州,即今天的海南岛,非得把你弄得生不如死。从政治策略上说,搞政治的许多是迫害狂,就是要让你因痛苦而屈服,苏轼这样高调,招祸。

苏轼这种苦中作乐,让我不禁想起了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或者李宗盛的歌更准确:“其实一个人的生活也不算太坏,偶尔有些小小的悲哀,我想别人也看不出来。即使孤单会使我伤怀,也会试着让自己想得开。”他这种情怀,早在黄州就有了,如畅游赤壁,觉悟:“唯山间明月与江上清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此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君共适。”如《撷菜》:“吾借王参军地,种菜不及半亩,而吾与过终岁饱菜。夜半饮醉,无以解酒,辄撷菜煮之。味含土膏,气饱风露,虽梁肉不能及也。人生须底物而贪耶?”如津津有味的发明了东坡肉。在惠州与在黄州,他这一点一以贯之。

另一方面,在惠州他不是消极无为,而是有所作为,力所能及的做了一些事情,如修桥,堤,湖,使自己克服郁闷,过得既快乐又有意义。我们每个人一生同样会有波折,困境中苦中作乐和有所作为,我们要学习苏轼。

单纯考虑豁达和寿命的关系,他比同样遭贬谪的柳宗元要好,柳只活了46岁,而苏轼活了66岁,不尽善尽美的是,其豁达不如一生不得志的陆游,陆游更真正,活了86岁。在政治敌人面前,长寿是最有力量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6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