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为什么叫荔枝与杨贵妃没有关系
2024/10/18 来源:不详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www.kstejiao.com/
荔枝在中国的栽培和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最早关于荔枝的描述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文中始把荔枝写作“离支”,大概从东汉开始,荔枝一称开始沿用至今。
之所以写作“离支”,说明这种东西离开枝条很快会变质。白居易《荔枝图序》:“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就是说荔枝离开本枝就不容易保存,一日变色,两日香气改变,三日就尝不出荔枝的鲜味,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夸张,可知荔枝的娇贵。
荔枝的生长环境也是相当苛刻,对温度、水分、光照要求非常高,而且培育难度相当大,有培育经历的人一般都知道,相对于其他树种,荔枝树需要精心呵护才有较好的花果率,这也是为什么在野外没什么荔枝树的原因。
一、温度
(1)适宜荔枝生长的温度为24~28℃,当温度低于12℃时,生长速度会明显下降。
(2)在冬季需要适当的低温,避免荔枝营养生长过剩,影响来年的开花结果。
(3)当春天的温度一般在10℃以上时,荔枝才会开花,20℃进入盛花期。
荔枝的上市周期在4到7月份,而荔枝从开花到果子成熟需要70天左右的时间,这条件限定了荔枝基本只会生长在南方,南方的春天的温度能保持在10℃以上,北方地区春天大雪初溶,无法提供荔枝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条件,影响荔枝正常的生长周期。
二、水分
(1)种植地的年降水量至少要在mm以上,荔枝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水分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在花期,就要做好避雨工作。
(2)幼果期也不宜有过多的水分,避免落果现象。同时做好排水工作,避免根系腐烂。
就算到了今天,农业还是看天吃饭的行业,一年风调雨顺,没有大的虫害,就能获得一个好的收成;如果花期遇到连绵的大雨,今年的收成就好不到哪里去,损害的不仅仅是果农的利益。
三、光照
(1)荔枝种植要求年日照数在小时以上,充足的光照、温度能够促进花芽分化,增强果实的品质。
(2)光照也不宜过强,太强的光照会导致花朵干枯,降低授粉受精率。
综上,荔枝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纬18-29度的范围内,广东栽培最多,福建,四川,广西,海南,贵州以及台湾省均有分布。
现存的荔枝有13个品种,三月红、糯米糍、淮枝、黑叶、圆枝、桂味、挂绿、陈紫、兰竹、元红、妃子笑、水晶球和白糖罂,其中品种最优的要数桂味和糯米滋,其中挂绿这一品种的栽培难度最大。
挂绿产自广东增城,因每个荔枝成熟时果身中间有一道绿痕而得名“挂绿”。挂绿在清朝嘉庆年间被下令砍树,差点令这一品种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所幸仍幸存一棵,现在增城的挂绿树是挂绿品种的祖宗,已有多年树龄,目前见到的其他挂绿树都是从母株培育出的二三四代。在年,母株的一棵极品挂绿更是被拍卖出55.5万的高价,宣传效果不可谓不拉满,挂绿不仅仅代表水果,更是荔枝文化象征。
有关荔枝最有名的莫过于与杨贵妃与荔枝的典故,相传杨贵妃喜欢吃荔枝,但长安(即今天陕西西安市)的气候不适合栽种荔枝,唐玄宗命人从岭南将新鲜的荔枝运到长安。《新唐书》写杨贵妃吃荔枝: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不同于今天快捷的运输方式,古代岭南到长安路途长达千里,还要跨过江河大山,在当时是耗费国力劳民伤财的大事。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那么,古代是怎么运送荔枝的呢?
一、短时间运输,放在密闭容器里密封保存。《吴船录》:试取数百颗贮以大合,密封之。“
二、长距离运输,我们知道,荔枝离支不可久放。《三山志》记录:宣和间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也就是保留枝条整株运送。
三、也有的人把荔枝放在竹筒内密封,外面加一层隔层放上冰块,有现代冰箱的一些雏形,古人的智慧可见一斑。
如果从盛产荔枝的两广地区把荔枝送往长安,路途长达千里,加上荔枝成熟期正值盛夏,马匹跑的再快也不可能“味未变已至京师”,史学家也怀疑杨贵妃吃到的并不是岭南的荔枝。
有一部分说法是杨贵妃是四川人,小时候吃过四川荔枝,到长安后怀念荔枝的味道,于是命人从蜀运送荔枝到长安,这样距离就小很多,八百里加急,“味未变已至京师”的概率更大,也有记录为证,《舆地纪胜》:杨妃嗜生荔枝,诏驿自涪陵,由达州,取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色香俱未变。
历史很难再考究,每种说法都有其合理性,逻辑性,尊重史料,合理大胆推测,小心求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相信四川和岭南的荔枝都有,采取的是不同的运输方式。
今年广东几乎下了一个月大雨,导致荔枝质量和数量大打折扣。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你又喜欢哪个荔枝品种呢?
PS: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