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其实可以很自由,1000年前就有

2023/2/8 来源:不详

年,全国荔枝大丰收带来的滞销,让广西、广东的果农至今仍心有余悸。

年,荔枝滞销最火的,据说是网上流传的广西钦州一段视频:由于荔枝的收购价太低,每斤只有3毛钱,果农一气之下将荔枝全部倒地并用脚全部踩坏了。

到了今年4月,似乎所有的电商平台都爆出一个信息:今年的荔枝产量与去年的价格一样要大跌!

据深圳商报的报道,年整个南山区的“糯米糍”荔枝几近绝收,西丽果场的专家初步估计“桂味”荔枝收成也超不过往年的一成!

而“糯米糍”“桂味”,正是深圳市南山区两个最负盛名的荔枝当家品种。

据广州日报报道称,作为广东的荔枝主产地,今年茂名的荔枝预计减产四成,其中早中熟品种挂果从四、五成到九成不等,而迟熟品种桂味、糯米糍挂果仅一至两成。

产量大跌带来的,是荔枝的不菲价格。网传“妃子笑”荔枝至少要卖到50元以上一斤!

据媒体5月上旬有关报道,广东粤西高州的“三月红”卖到了15-20元/斤,湛江徐闻的“白糖罂”也价高达10-15元/斤,可说是该类品种近十年来的最高价格区间了。

一下子,“荔枝自由”又成为了网络最热的关键词。

网传的虽然不是同一个荔枝品种,但从去年的3毛钱一斤到今年预计的50元一斤,这价格相差足足了多倍!

事实上,年的“妃子笑”荔枝价格也只有2-3元一斤,今年最早上市的广东广西妃子笑荔枝收购价也不过8-15元一斤左右,但最起码也相差了3-5倍。

说来说去,从到,荔枝产量之大跌、价格之大涨,都是结果大小年惹的祸!

1)什么是大小年现象

其实,结果大小年现象,在很多水果生产中都有,并非只是荔枝的专利。

结果大小年,简单地说,就是农产品产量一年高一年低的不平衡现象。

荔枝的结果大小年现象,也并非现在才有。

据中国果树志荔枝卷记载,过去的大面积栽种的荔枝果园产量低而不稳,大小年结果现象就已经比较明显。

据资料统计,广东年至年的荔枝产量分别为3.95万吨、6.8万吨、4.17万吨,真的早就是结果一年多一年少了,有的年份相差达1倍以上。

历史上最早有荔枝结果大小年记载的,是宋代蔡襄所写、世界上最早的第一部果艺栽培学及水果分类专著《荔枝谱》。其对荔枝结果大小年的表述如下:

有间岁生者,谓之歇枝,有仍岁生者,半生、半歇也。春雨之际,傍生新叶,其色红白,六七月时,色已变绿,此明年开花者也。今年实者,明年歇枝也。

蔡襄写的荔枝结果大小年现象,从字面上可以这么理解:

有的荔枝树是隔年结果,古时称之“歇枝”,也就是结果了一年后,第二年就应该让结果的树枝歇息、休息之意。

而有的荔枝树(可能是不同的品种)每年都结果,可以称之为“半生”“半歇”,意思是每年都有一半的枝条结果,另一半的枝条停止结果。

每年春季雨季之时,荔枝树也会发出新的叶子,开始的嫩叶颜色是红中间白(粉红)的,到了六、七月份的时候叶片全部长成变绿叶了,这样的枝条就是第二年的结果枝了。

如果有的枝条今年已经结过果了,则到了明年就要歇息休息,只长叶不再结果了。

蔡襄是福建莆田人,生于北宋中期,出生年月为-年,按照推算,他写的《荔枝谱》距今也将近年了。

这说明,在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农人就已经发现并记录有荔枝结果大小年的现象了。

2)为什么会有大小年现象

其实,大小年并不奇怪也不可怕,这本来就是荔枝树的一种生长本能。

清代的屈大均在他笔记性质的《广东新语》中的记载,对荔枝树的结果大小年描述得比较到位:

每一年多,则一年少,闽中谓之歇枝,广中谓之养树,岁岁丰盈,则树易衰,养之而后经久不坏,子且繁大,盖树自养,非人养也。

意思是荔枝树结果如果一年多,又一年少,在福建地区叫做“歇枝”,在广东一带叫做“养树”。

荔枝结果如果年年都丰产丰收,树体就很容易衰枯;如果这样一年多一年少地养护就可以长很多年还保护旺盛生命力,结出的果实多而且个头大。

屈大均由此得出结论:荔枝树这样(一年果多一年果少的大小年现象)实际上是自我养护自我保护的本能,而不需要人为的干预养护。

在自然界里,很多生物都有一种自我调节、自我保护的现象。就如含羞草被人碰到后,叶子就自动收缩闭合,过几分钟后又慢慢张开一样。

自然界有一个铁法则叫做“适者生存”。荔枝树的结果大小年就是在“适者生存”法则下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别的生长特征。

作为荔枝树,就是不能年年都开那么多花、结那么多果,否则树体就会很快衰老枯萎死去。为了延长寿命,荔枝树就本能地间歇性开花结果了。

可是,荔枝是一种非常美味的水果,如此一年结果一年歇息,或是一年果多又一年果少,实在是吊人胃口。

有没有可能,既不伤树体,又能保证每年产果更均衡,实现均衡供应市场,稳定增加果农收益?

3)如何尽量缩小大小年产量差距

荔枝结果大小年问题,其实并非无解。

在清代的笔记式小说《说铃》中,汪琬就专门分享了对荔枝疏花疏果以克服大小年的经验:

间或一岁实,即岁实亦即半生,或分四方,岁一方实,土人谓之歇枝。灌培者识其性,亦岁易其方。

“桂农通”没有逐字逐句对原文进行准确翻译过,但大意还是基本看得懂。汪琬的意思无非是:

荔枝结果有的间隔一年结果,有的只是让一半的枝条结果但可以年年交替结果,也有的每年只允许四分之一的枝条轮流结果,当地人将这种做法叫做“歇枝”;

只有种荔枝的果农才知道荔枝这种特性,每年都会轮流让不同的枝条开花结果。

在“桂农通”看来,这古人将自然界“歇枝”的隔年结果,通过人工干预后变成了年年都结果的“歇枝”了。

不管开花多少,每年都只留下一半的开花量,结出正常年景一半产量的荔枝;或者每年只允许四分之一的开花量及产果量轮流着结果……

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现代的疏花疏果技术!

通过人工疏花疏果,可以控制荔枝树每年保持一定的结果量,既不会对树体造成过度的养花损耗,带来早衰现象,又能保证每年都能采收一定量的荔枝鲜果。

听起来,这克服荔枝大小年是不是特简单?

在相同天气条件、相同品种与相同的栽培条件下,这就是最科学的荔枝花果护理技术,也是最富哲理性、最具市场潜力的管理技术!

大家可以举例算一下这种做法带来的效益。

从产量来看,如果任由大小年结果,一棵荔枝树大年时可以产斤荔枝,小年时产斤荔枝甚至更少或不结果;而通过疏花疏果后,可以让荔枝树每年都结果斤左右。

从收益来看,按照大年丰收价跌每斤收购价1元,而小年少果收购价提升至少3倍达到每斤3元来计算,疏花疏果后大年减少收入元,但小年却至少可以比传统的做法增收元以上,几乎增加了1倍!

当然,这种大小年结果带来的价格差,到了大年不再大、小年也不小,没有大小年之后就不复存在了。但作为一个产业,稳定的产量、稳定的价格、稳定的收益,会不会走得更长久一些?

道理很简单,算帐也很简单,但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荔枝生产仍然会频频出现结果大小年现象?

4)人类的劣根性是荔枝结果大小年的根源

记得台湾柏杨曾经写过一本颇有争议的《丑陋的中国人》,书中提到了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劣根性问题。

这就是,中国人个个都想当聪明人,个个都认为自己是聪明人,谁也不愿意自己先吃亏。结果,往往大家都吃了亏。

中国古话也曾说过: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以上两个例子,都与我们今天的荔枝结果大小年现象息息相关。

第一,怕自己亏本不愿疏花疏果。

遇上荔枝结果大年的时候,本应适当疏花疏果控制产量,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主动去做。

因为不管价格是高是低,疏花疏果减少产量就意味着减少收入,一般人认为这样做的绝对是个“大傻瓜”!

第二,只看眼前利益先收一年算一年。

虽然,如果在大年的时候适度疏花疏果,可以让荔枝在小年也能保持一定的产量,尽量缩小了大小年的产量差距,甚至让荔枝的结果大小年现象消失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市场千变万化,放弃大年的产量及损失,去博取小年的产量及收益,谁又敢保证第二年的荔枝价格就一定会高出3倍以上呢?

眼前的利益,患得患失的心理,让中国的果农不得不重新审视起古人弄出来的那一套荔枝的疏花疏果技术来!

到手方是自己财。于是,果农们在算清经济帐后,还是不得不继续传统的管理,不得不继续大年小年的市场循环。

第三,说明了市场经济里人的浮躁心理。

连年来各地出现的大宗农产品价格大涨或是大跌,产地价贱与市场价高的巨大反差,使本来属于无常的市场成为常态,从中折射出了中国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链条的不成熟。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荔枝生产国家,产量占了全球的70%,可以说在荔枝的生产销售上最有发言权。中国人很聪明,中国的果农也很有经验。

既然荔枝的品种不是问题,大小年解决技术也早在年前已有,如何解决荔枝结果大小年问题,培育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市场来,就看果农与果商的相互默契了。

本文为“桂农通”原创首发,更多水果产业分析,欢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