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荔枝叹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

2023/3/5 来源:不详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杜牧诗中的荔枝,讽刺的是统治者的腐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苏轼的诗中的荔枝。作为一个合格的吃货,苏轼在被贬惠州后,依然发扬着他美食家的优良传统。在他的诗中,关于荔枝的作品不少,最出名的当然是上面的那两句。今天我们谈的是他的另外一首《荔支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白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十里设一驿站,五里一个土堡,运送荔枝的马匹扬起了尘土,电光火石般前进。运送荔枝的人摔死在路旁的坑谷中,交杂重叠,百姓都知道,这里荔枝和龙眼经过。飞车快速经过,如鹰隼飞越大海;到达长安时,荔枝的枝叶就好像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宫中的美人见到荔枝很高兴,破颜一笑,却不知那扬起的尘土、飞溅的鲜血,千载后依然令人难以忘怀。汉永元年进贡的荔枝来自交州,唐天宝年间的荔枝去自涪州,百姓至今都恨不得生吃奸相李林甫的肉,又有谁举杯祭奠唐伯游呢?我只希望老天能可怜可怜老百姓,不要让荔枝这样的尤物,变成人民的祸害。希望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不用挨饿,那就是最好的祥瑞了。你没有见过武夷溪边的上品茶粟粒芽,被丁谓和蔡襄拿来包装。他们为争宠,各出奇意,争相斗茶,斗出最上等的茶叶,献给皇上。难道皇帝还会缺这个吗?他们都只知道满足皇帝的私欲,行径何其卑劣!连忠孝世家钱惟演,也为来争宠而进贡牡丹花。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一首讽喻诗,苏轼追忆汉唐进贡荔枝的事,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怒斥那些溜须拍马的奸臣。诗的前四句用的是汉朝的典故,汉和帝时,朝廷令交州进献荔枝,于是十里、五里设一个驿站,一路上飞奔而去,致使送荔枝的人摔死、累死在路上,诗中用的是“相枕藉”,可见摔死的人不计其数。接下来四句用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典故,唐玄宗时,令四川进献荔枝,派飞骑送来,速度之快,快如鹰隼,进宫时,荔枝的枝叶就如刚摘下来的新鲜枝叶一样。可是唐玄宗为博贵妃一笑,路上不知牺牲了多少人。

“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这是对前面八句的一个总结。“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这两句是在批判统治者的荒诞,百姓恨不得诛杀像李林甫这样的奸臣,同时感叹朝廷少了像唐伯游这样敢于直谏的人。“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白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这是苏轼的愿望,看到统治者的腐败,百姓受苦受累,他只希望上天不要再生出像荔枝这样的美食,不要让百姓再受苦,只要风调雨顺,能吃饱不受冻就好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的八句,是苏轼由汉唐的事,想到现在的朝廷的现状。如今朝廷也是腐败,奸臣为争得皇帝的宠爱,变着法子压迫百姓,斗茶、献茶,连号称忠孝世家的人都为了讨皇帝欢心而进贡牡丹花。苏轼前面在讽喻汉唐时,都是直言天子的不是,在最后一段,因为讽喻的是当时的朝廷,因为只能指责奸臣而不指责皇帝。这种写法称为“春秋笔法”。然上行下效,因为皇帝喜欢,下面的官员才会去争宠,百姓也就要蒙受苦难了。

这首诗历来评价很高,纪昀评曰:“波澜壮阔,不嫌其露骨。”还说:“貌不袭杜,而神似之,出没开合,纯乎杜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30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