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吃一斤多的荔枝,身体会得到什么的荔
2023/3/15 来源:不详导语:糖尿病酮症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多发生于1型糖尿病患者,伴随着严重的代谢紊乱和大量酮体积蓄体内,典型症状为恶心、呕吐等。
随着6月的来临,全国各地的气温逐渐攀升,南方多地的最高温度已经突破了30℃。炎炎夏日正是吃水果的好时节,应季水果纷纷上架,其中就包括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自古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但是吃荔枝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没吃对,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连续吃了1斤多的荔枝,会发生什么?
在广东惠州,就有一位李女士,买了一斤多的荔枝回家吃,而且一颗接着一颗停不下来,当天就把一斤多的荔枝全部解决了。不过很快,她出现了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医院了。
医院的检测结果很快出来了,数据显示,李女士的-羟基丁酸已经接近umol/L了,要知道,一般健康人士的-羟基丁酸不会超过umol/L之间,而大于umol/L的情况,就可以称为重度糖尿病酮症了。
糖尿病酮症有哪些表现?
糖尿病酮症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血糖异常升高,同时患者会出现身体脱水、电解质紊乱、头昏脑胀、恶心反胃、精神不济等问题,严重一点的会出现腹泻,呕吐,所以有时候也经常被当做急腹症误诊。
李女士为什么会出现糖尿病酮症?
罪魁祸首就是李女士一口气吃掉的那一斤多的荔枝。李女士的血糖控制能力本就不好,而荔枝又是高糖水果,其中的果糖含量非常高,如果一次性吃太多,就容易出现果糖不耐受的情况,从而引起糖代谢紊乱。
据了解,荔枝中还有一种成分叫次甘氨酸A,这种物质会影响人体内胰岛素的生物反应,容易诱发酮症,而且在这种应急状态下还有可能出现脱水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危害生命安全。
李女士算是就医及时了,及时挽回了生命,但是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存在“荔枝病”,需要提高重视。
什么是“荔枝病”?
荔枝病就是指那些爱吃荔枝的人,在空腹状态下一次性吃了很多荔枝,从而引起头晕、乏力、心悸、脸色发白的症状,严重的“荔枝病”患者在大量食用荔枝后,会出现低血糖、手脚冰凉、血压骤降、呼吸困难等问题,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
看到这儿可能很多人会奇怪,前文中才提到过李女士吃荔枝之后血糖升高,为什么这里又说“荔枝病”会引起低血糖呢?这里也和大家解释一下。
“荔枝病”为什么会导致低血糖
一方面,荔枝中含有果糖,空腹的时候食用,果糖会在人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又能控制葡萄糖水平,从而导致血糖降低。
另一方面,荔枝中还有一种物质,也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加上吃了很多荔枝之后,其余食物的摄入就减少了,体内糖含量降低,就更容易诱发低血糖。
由此可见,“荔枝病”虽然不是专业性的疾病,但是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尤其是对于爱吃荔枝,血糖又不稳定的人来说,吃荔枝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
吃荔枝的注意事项
1.不要空腹食用
荔枝里面含有降糖物质,在空腹状态下食用可能会诱发低血糖,想吃荔枝的话,最好在饭后一小时再吃,如果实在想吃的,也建议在吃的时候配合一些饼干、杂粮,不建议直接吃。
2.要控制好量
虽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但这是夸张的修辞,我们日常生活中吃荔枝还是要控制数量的,李女士就是反例。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成年人一天吃荔枝的颗数在12颗左右最好,最多也不要超过15颗,孩子老人应该更少点。
3.肝火旺盛的人不适合吃
荔枝是一种性温的水果,比较适合阳虚体质的人食用,但是如果吃荔枝的人本身就伴随着肝火旺盛,阳盛阴虚的现象,那么吃荔枝只会导致“火上加火”,引起牙龈肿痛、心烦意燥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影响睡眠,不利于人体健康,实在想吃的话最好也不要超过5颗。
4.荔枝不要冰冻了吃
很多人喜欢把荔枝放在冰箱冷冻,然后再吃,虽然炎炎夏日吃冰镇荔枝很凉爽,但是容易刺激牙龈,还会刺激到消化道,如果吃了大量冰冻之后的荔枝,人体柔软温暖的肠胃也会受到影响,肠胃功能下降,容易引起肚子痛、拉肚子等问题。
说到这儿,想必大家已经对吃荔枝有了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甚至有的人已经想要买点回来尝尝了,别急,挑选荔枝其实也是项技术活。
怎么挑选荔枝比较好?
步骤一:看外观
新鲜的荔枝不一定是红透了的,可能颜色会淡一点,有的还会带一点绿色,尽量选择外壳颜色均匀点的,绿色范围比较小的。但是要注意辨别外壳没有被虫子咬过,而且摸起来应该是比较平坦,不要买有裂缝的荔枝。
步骤二:轻捏
如果是比较新鲜又甜的荔枝,轻轻捏一捏,会感到外壳之下,荔枝肉饱满且富有弹性,如果捏下去软软的没弹性,或者太硬了捏不动,那就不要选择了,要么是烂了要么是没熟透。
步骤三:闻气味
新鲜的荔枝自带一股清甜的香气,对于那种泡在水里面的荔枝,一定要拎起来闻一闻,就怕水里有仿佛化学物质,如果荔枝出现酸味、臭味、或者别的奇奇怪怪的味道,这荔枝或许就不新鲜了,不建议购买。
结语:荔枝是夏天常吃的一种水果,但是吃荔枝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挑选荔枝也没那么简单,需要我们充分了解,以防出现糖尿病酮症或者“荔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