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生仕途不顺,但贬到哪吃到哪,穷人不

2025/3/4 来源:不详

苏轼,北宋第一大明星,擅丹青,工书法,精诗文,除此他还身兼政治家、思想家、美食家……妥妥地全能才子。

苏轼在三十岁的时候,开始了漂泊不定的被贬生活。从北京开始,一路向南处处都有他的足迹,哪里都有他的故事。他所经过的地方,大概有这么多。

原谅我留下了不学无术,而且阅历匮乏的眼泪。人家就算被贬,都这么潇洒。竹杖芒鞋走遍了四方,一生风云变幻,只要还活着,能吃上饭,他就还是那个逍遥自在的乐天派。虽然多次被贬,但他也没闲着,走到哪玩到哪、吃到哪,看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不知道能不能也给他一个“旅行家”的称号呢。

一生都在路上,大大小小的城市他走过90座。“走过城市最多的诗人”目标,达成!随然一生大半的时间都不受重用,这些地方也大都是被贬所经。但他却凭借着自己乐观的精神,把痛苦的日子过得还不错。诗人之外,他给我的另外一个印象就是“舌尖上的中国”。

苏东坡这一生很倒霉,他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黄州,惠州,海南,越来越远,越来越偏僻,越来越穷苦,可是苏东坡却乐乐呵呵地倒腾着搬家。

失意绝望?没时间!

异地美食这么多,他还要忙着研究“吃吃吃”呢。

于是,这段被贬谪的落魄岁月,硬生生被他个吃货变成了美食的“创作之旅”。

元丰二年,42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可刚上任三个月便因“乌台诗案”锒铛入狱,差点掉脑袋,后来被贬到了黄州。

开启苏轼美食吃货人生

黄州,就是现在湖北黄冈市,位于大别山南麓。独特的地理位置,带来了丰富的山珍野味。对于一个资深吃货来说,这是不幸中的小确幸。

独特的地理位置,带来了丰富的山珍野味。对于一个资深吃货来说,这是不幸中的小确幸。

风卷飞花自入帷,一樽遥想破愁眉。泥深厌听鸡头鹘,酒浅欣尝牛尾狸。

——《送牛尾狸与徐使君》

冬季是牛尾狸最肥美的时节。苏东坡带着一只牛尾狸,拜访黄州太守徐君猷。徐太守在苏东坡贬谪期间,对他一家颇为照顾。

室外,寒风阵阵,雪花乱飞,屋内,暖意浓浓,肉香扑鼻。二人把酒言欢,饱食牛尾狸。细嫩浓香的狸肉驱散了萦绕在苏东坡心头的贬谪愁苦。

据《本草纲目》记载,牛尾狸有醒酒的功效。对于喜欢饮酒却又不胜酒量的苏东坡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下酒菜了。

据地方志记载,大别山地区的野雉在清朝之前一直就是岁贡品,可见其肉质的鲜美。

苏东坡当然不会错过这一山珍的,有诗为证:

雄雉曳修尾,惊飞向日斜。空中纷格斗,彩羽落如花。百钱得一双,新味时所佳。烹煎杂鸡鹜,爪距漫槎牙。

——《食雉》

诗中提到了野雉的做法:煎。

小火将锅烧热,倒入布满锅底的油,待油滋滋作响后,再放入切成块的野雉,至雉块色泽金黄起锅。轻轻一咬,嫩脆酥松、颊齿留香。

野雉多少钱呢?两只一百钱。要知道苏东坡被贬为黄州的民兵副团长,薪水微薄到全家要靠种地才能吃饱饭,以至于他规定每天的家用为一百五十钱。买两只野雉就要花掉一天家用的三分之二,也只有资深吃货才舍得啊。

提起苏东坡,怎能不提东坡肉?

当时的黄州有句俗语:“稻草系猪猪不跑”,因为猪都太肥了,跑不都动。在当时不仅富人不肯吃猪肉,就连穷人也不会吃。

既然赋闲没事做,那就研究猪肉的新做法,没想到他各种捣鼓加工后,竟发明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

但生活窘迫的苏东坡却爱的死去活来,兴起之时,还将“东坡肉”的烧制过程写了下来,取名为《猪肉颂》,教大家一起烹煮: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吃完散心,首选黄州城外的赤壁山,在游山写诗间,顺便纾解被降职的郁闷心情。

他还会带着家人一起去城东的荒地里种田,自种自食,还给自己取了外号——东坡居士,日子过得美滋滋。

我们把视线实现转向东南,来到江苏常州。苏东坡虽然没有在常州任过职,但其一生去过常州十多次,诱惑之一,便是河豚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苏东坡为惠崇《春江晚景》做的题图诗,短短四句话,初春生机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

最后一句非常隐晦,河豚鱼逆流而上产卵的时候最为肥美。只有一个吃货才会联想到,哎哟,又到了河豚上市的时节了。

关于苏东坡吃河豚有一则趣闻。他的朋友,住在常州的里中士大夫邀请他到家中品尝河豚鱼。那时候苏东坡俨然已是文学界小网红,士大夫家的妇女老幼知道之后,都躲到屏风后面想听听他会发表什么吃货感言。只见苏东坡下筷如有神助,半天不吱声。大家顿觉扫兴,正打算离开,突然听到苏东坡大吼一声:值得一死!你看,苏东坡就是拼死吃河豚的老祖宗。

唐宋时期,户县城外有座渼陂湖,水质清澈,湖中的鱼以鲜美名扬西北。

苏东坡在附近的凤翔府担任签书判官时,写诗为渼陂鱼点过赞。

霜筠细破为双掩,中有长鱼如卧剑。紫荇穿腮气惨凄,红鳞照坐光磨闪。携来虽远鬣尚动,烹不待熟指先染。

——《渼陂鱼》

这么鲜美的鱼当然要吃原汁原味的了,苏东坡写过《煮鱼法》:

把鱼收拾干净后冷水下锅,撒上盐,再加入菜心、葱白,煮到半熟时再倒入生姜、萝卜汁和料酒,这三种配料比例是一比一比一,鱼快要出锅时,撒些陈皮,OK,东坡鱼齐活儿了。

我们跟着苏东坡被贬谪的脚步,来到广东惠州。

别看岭南地区现在繁荣昌盛,当时可是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特别是惠州,穷到菜市场上每天只杀一只羊,除了官府和有钱人能买到之外,普通人几乎吃不上。

天才美食家苏东坡想了个好办法,让屠夫把人家不要的羊脊骨卖给他,故技重施,再次发挥改造美食的天分。

除了烤羊骨,他还看上了广东特产——荔枝,并写下了著名的《惠州一绝/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正当他以为可以在惠州吃着烤羊骨,鲜荔枝安度晚年时,一封调令又来了,可怕,是海南!

海南就是久旱不雨,粮食不能自给的“鬼地方”,百姓的主食多半是切碎成粒的甘薯,生活艰苦。

连年轻人都难以忍受,更何况苏轼此时已是个60岁的老头。

换作常人,可能就天天望着大海发愁等死了,可苏轼倒好,直接蹲在海边,咚咚咚地敲起生蚝,研究这新鲜东西该怎么吃。

告诫儿子,说:这种贼好吃的美味,可千万别让那些朝中大臣知道,不然他们可要抢着被贬,过来和我争着吃了。

因为党争之故,苏东坡在中年之后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却也因祸得福吃到了同时代的人无法品尝到的美味佳肴。而通过他的记录,后人才有幸一睹大宋的美食、制作菜谱以及独特的饮食文化。

华夏文明的源泉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经过岁月的洗礼,经过历史的发展,经过人类的进化,才有今天文明古国的深厚底蕴。古人留下来的诗句都是凝练出来的精华,只是有些在流传过程中偏离了“轨道”,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态度去欣赏,而不要歪曲。

这一套书中还有一本《辛弃疾词传》。

东坡仙才,史无二例;稼轩雄才,如鲸吞海。

辛弃疾是乱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却终成文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被誉为词中之龙。正所谓“剑有杀气”词有柔情”。

这本书也以同样的手笔,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再现了辛弃疾传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还有《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

六本书活动价仅需89元,也就是一包烟的价钱,就能读懂6位诗人的名作,并能从中感悟到大家风范的人生哲理,实在是个机会呀!

点击下方商品卡购买:

B正版6册苏轼词+传仓央嘉措+传纳兰容若+李清照等精选¥89¥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82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